上海嘉定南翔古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位于上海西北部的南翔,是连接嘉定与上海的门户,南翔古名槎溪,在梁武帝建立之初,南翔还只是一片荒芜的乡野。有一天,当地农夫在耕田时挖到了一块一丈多长的大石头,石头刚一露出地面,一对丹顶鹤就在上面盘旋,然后落在石头上。有个姓德齐的僧人,以为这里是佛的地方,就决定在这里建寺院。奇怪的是,每天白鹤飞到哪个方向,哪个方向有人来献花,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很快筹到一大笔钱,破土动工建庙。五十五年(梁天监四年),建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名南翔。南翔镇是上海市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历史上有“小南翔赛苏”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风景区:云翔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年),初名“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顶峰,寺院占地亩。宋绍定年间,以理宗赵昀为“南翔寺”题写匾额,寺名更是南翔寺。清康熙三十九年(年),康熙皇帝赐云翔寺称号,故又称云翔寺。后来由于天灾人祸,庙宇被毁。庙宇只有双塔一对,以及散落在古猗园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从年开始,云翔寺进行了整修,年恢复原状,基本恢复原状。南翔寺尊胜陀罗尼经幢俗称经幢石有2个,位于古猗园南厅与微音阁前,原与南翔寺大雄宝殿前。寺内八景之一,为唐咸通八年(年)所立,唐乾符二年(年)所立。

上海古猗园是全国AAAA级旅游胜地、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古猗园初名为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年),当时是河南通判闵士籍。以“绿竹猗猗”为美的《诗卫风淇奥》,融嵇康“琴赋”“微风”之余音,靡靡猗猗,余音袅袅”为一炉而得“猗园”之名。经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精心设计,形成“十亩园,五亩宅”的规模,后迁贡生李宜之,又先后为陆、李两姓所居。清代乾隆年间,改名“古猗园”。新中国建立后,古猗园经过多次改建,占地面积达一百五十多亩。按照景观的不同,全园分为猗园、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四个景区。园林中保存有唐代的经幢、宋代的普同塔、南堂、微音阁等珍贵文物及古迹。

檀园内,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李流芳的私家园林,常为文人墨客们吟诗作乐。花园中的亭台楼阁,树木湖石,皆由李流芳亲自布置。南翔老街三期改建檀园修复工程,依据李流芳的园地地图及详细记录进行了修复。重建的檀园,占地面积约10亩,以水景为中心,高耸的白墙隔开城市喧嚣,市井喧嚣,将山水、建筑、植物等自然景观合理地分配于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小中见大”的艺术原则,创造出“近山多胜”的园林格局。

在今南翔北里许,即今沪宜公路号处有槎山烽火台,高约10米,南北略长,占地面积约平方米。表面上看是一座土丘,但它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建于南宋建炎三年末,原高约30米,用泥沙打实,再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这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遗物,也是上海地区现存极少的一处古代烽台。因其坐落在“白鹤翔云”、“槎溪上”,后人将其命名为“鹤槎山”。据年调查,上海地区已有多座这样的烽墩,仅存上海烽墩12处,鹤槎山就是其中之一。

在嘉定区南翔镇真南路号,天主教露德圣母堂。清光绪十年(年)成立嘉定教区,为总堂。一九九六年八月,迁址重建南翔天主教露德圣母堂。宗教活动于年12月恢复。南翔基督教真理堂(新教)位于嘉定区南翔镇翔乐路58号。南飞真理堂于年,原位于南翔镇德华路,始建于两年前。在年进行了重建和宗教活动。一九九六年七月,根据南翔镇城镇总体规划,迁移重建。一九九七年七月,新堂落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pf/10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