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饰是一种在中国早已失传的水上木偶戏。它通过水力推动机械木偶的表演,不仅可以演绎历史故事,还可以进行各种杂技表演,堪称古代的机器人。
据传,隋炀帝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木偶迷,对水饰情有独钟。
据《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令学士杜宝撰写《水饰图经》十五卷,收集古代七十二个关于水的历史故事。然后让巧匠黄衮依照这些故事用木头制成自动智能人偶。这些人偶造型包括了七十二个不同场景,被称为“七十二势”。这些木偶都能自主活动,栩栩如生,乐偶演奏着钟磬筝瑟,发出动听的音乐,可谓神奇至极。
这七十二势分别为:
1、神龟献八卦于伏羲;
2、黄龙负图出河;
3、玄龟衔符出洛;
这三个故事,都是讲的“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河图、洛书是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
4、太鲈鱼衔箓图出翠妫之水,并授黄帝;
黄帝在翠妫川,看到一条大鲈鱼溯流而来,背上有一白色图布,献给了黄帝。这白布里面写着的就是“图箓”。
5、黄帝斋于玄扈,凤鸟降于洛上;
黄帝在洛水南岸的玄扈山,有凤鸟降临。
《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帝王世纪》曰:“黄帝服斋于中宫,坐于玄扈洛上,乃有大鸟,鸡头燕喙,蛇颈龙形,麟翼鱼尾,状如鹤,体备五色,三文成字,首文曰顺德,背文曰信义,膺文曰仁智。”
6、丹甲灵龟衔书出洛授仓颉;
这个故事即仓颉造字。仓颉在洛水时,灵龟浮出洛河,嘴里衔着书文给仓颉。仓颉据此创立文字。
《策海·大书》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7、尧与舜坐舟于河,凤凰负图;
唐尧和虞舜乘船于黄河之上时,有凤凰背负天赤帝符来献。
《春秋纬合诚图》曰:“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金检、白玉绳,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五字。
8、赤龙载图出河,并授尧;
赤龙自黄河中浮出,献图给唐尧。(这个图可能也是河图)
《春秋合诚图》曰:“赤龙负图以出河见尧,与太尉舜等百二十臣集,藏之大麓。”
9、龙马衔甲文出河授舜;
龙马衔着甲文从黄河中浮出来,献给虞舜帝。这里的舜是误记,应该是尧。
《尚书中侯·握河记》曰:“帝尧即政七十载....修坛河洛....龙马衔甲,赤文绿地,临坛止霁,吐甲而遰。甲似龟背,广袤九尺,圆理平上,五色文,有列星之分,斗正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言虞夏商周秦汉之事。帝乃写其文,藏之东序。”
10、尧与舜游河,值五老人;
尧与舜一块儿游黄河,遇见五位老人。这五老告诉尧舜将有赤龙来献给《河图》,之后化作五颗流星,飞入天空。
《论语比考谶》曰:“仲尼曰:吾闻帝尧率舜等游首山,观河渚。一老曰:‘《河图》将来告帝期。’二老曰:‘《河图》将来告帝谋。’三老曰:‘《河图》将来告帝书。’四老曰:‘《河图》将来告帝图。’五老曰:‘《河图》将来告帝符。’有顷,赤龙衔玉苞,舒图,刻版题命,可卷金泥,玉检封盛。咸曰:‘知我者重童(瞳)也。’五老乃为流星,上入昴。
11、尧见四子于汾水之阳;
尧在汾水北岸的藐姑射之山接见王仉、齿缺、被衣、许由四位名人。
《庄子·逍遥游》曰:“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疏》曰:“汾水出自太原,西入于河。水北曰阳,则今之晋州平阳县,在汾水北,昔尧都也。”《释文》曰:“四子,司马、李云:‘王倪、啮缺、被衣、许由。’
12、舜渔于雷泽;
舜在雷泽捕鱼,在他的影响下,雷泽的人都变得谦恭礼让,把便于捕鱼的位置都让给了别人;
13、陶于河滨;
舜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
《韩非子·难一》曰:“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
14、黄龙负黄符玺图出河授舜;
黄河中,有黄龙背负黄符玺书,进献给舜。
15、舜与百工相和而歌,鱼跃于水;
有舜和各种工匠们一起相和唱歌,水里的蛟龙和鱼都争相跃出水面来。
16、白面长人而鱼身,捧河图授禹,舞而入河;
一个白面雨身的人鱼从黄河中跃出来,自称是河精,手捧记载怎样治水的河图献给大禹,又跳跃着没入黄河中。
《尸子》卷下:“禹理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中。”
17、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
大禹治水时,应龙用尾巴划地为河,疏通水道,将洪水输导到大海中。
洪兴祖《补注》引《山海经图》曰:“夏禹治水,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泉流通。”
18、大禹凿龙门疏河;
大禹开凿龙门峡疏浚河道
《淮南子·修务训》曰:“禹沐浴淫雨,栉扶风,掘江疏河,凿龙门,闢伊阙”高诱注:“龙门,本有水门,鯆鱼游其中,上行得上过者,便为龙,故曰龙门。禹闢而大之,故言凿。”
19、禹过江,黄龙负舟;
大禹巡视南方,乘船过长江的时候,一条黄龙突然出现,把他们乘坐的船给驮了起来。当时船上的其他人都吓得面如土色。大禹仰天长叹道:“我受命于天,尽力以养育百姓。生,是本性,死,是天命。何必害怕这龙呢。”说完,那黄龙俯首低尾而去。
《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曰:“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俯首低尾而逝。”
未完待续....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