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共读南公怀瑾先生著作《禅海蠡测》,蓝色字体为我的笔记
前14篇链接:
禅海蠡测
生死之间
例如:隐峰禅师,邓氏子,相传皆呼为邓隐峰。临化时,先问众曰: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曰:有。师曰:还有倒立者否?曰: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其衣顺体。时众议舁就荼毗(火化),屹然不动,远近瞻视,惊叹无已。师有妹为尼,时亦在彼。乃拊而咄曰: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以手推之,偾然而踣。遂就阇维(火化),收舍利建塔。
讨论:讲到“立化”(站着逝世),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就是立化的。这个隐峰禅师,听说立化已经有人了,他直接来个倒立而化。而且倒立的时候,他穿的衣服并没有向下垂,而是仍然贴着身体。这就很神奇了,似乎牛顿的引力定律对他们不起作用。他们这些人离开这个世间时,走得真是轻松啊。就像喝口水,吃口饭一样简单。华亭性空妙普庵主,得法于死心新禅师。尝有偈警众曰:学道犹如守禁城,朝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绍兴甲子冬,造大盆,穴而塞之,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壬戌岁,持至,见其尚存,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刚要喂鱼鳖。去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说。师阅偈笑曰:待兄来证明耳。令遍告四众,众集,师为说法要,乃说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烧柴,二省开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谁是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遂盘坐盆中,顺流而下。众皆随至海滨,望欲断目,师取塞戽水而回。众拥视,水无所入。复乘流而往。唱曰: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其笛声呜咽。顷于苍茫间,见以笛掷空而没。众号慕,图像事之。后三日,于沙上趺坐,颜色如生,道俗争往迎归。留五日,阇维,舍利大如菽者莫计。二鹤徘徊空中,火尽始去。塔于青龙。
讨论:这则故事要说细说说,华亭性空妙普庵主,看到“华亭”两个字,就可以知道,他跟唐朝时的船子和尚是在一个地方。南老师曾经说过,华亭这个地方,在上海的嘉定区。妙普庵主曾说过一个修道偈语:学道犹如守禁城,朝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六贼称六尘:指产生烦恼根源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六贼又称六毒:指贪、嗔、痴、慢、疑、恶见(不正见、邪见)等六种根本烦恼有一年冬天,他造了一个大盆,穴而塞之(大盆就是能让人坐着不沉下水的盆),然后寄了一封信给一位禅师,说我将要水葬。在水葬的过程中,有怪事发生了。眼看他漂得很远了。他却把大盆下面的木塞拨了,还自己划水回来。这就很奇怪了,木塞既然拨了。水应该马上涌进来。但是却没有涌。后来他又一次漂向海中,三天后,人们看到他在沙滩上趺坐,人已经死了,最后还是把他火化了。上举两则,为诸禅德坐脱立亡之尤具奇特风趣者,余多未引。虽然,禅宗尚正知正见,不斤斤于生死间以坐脱立亡为极则也。若预知时至,悠然坐化,不唯专事参禅者始能之。通常修行念佛之人,临终若此者众矣。
其故何在?此但能一心不乱,专志在定,用工既久,自可达矣。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此乃工用,于见地不尽攸关。惟见行俱圆,尤为殊胜。有医者曰:此类人临殁,殆皆为脑溢血耳!曰:不尽然也,凡溢血症亡者,必皆昏迷。临殁前,谈笑自若,从容而去,岂病态乎?至已神迁形遗,事后验之,皆有溢血症状,盖亦形躯委蜕后之当然事耳!况复有不尽如此者。夫死亡于顷刻之间,毫无疾苦,即为溢血症,亦人生最后阶段之得大自在者,胜于通常之呻吟迷乱者多矣,庸何伤哉!
讨论:
南老师说:能坐脱立亡的人,只能说是功夫做得比较好。见地不一定就圆满了。
复次,深于禅定工夫者,有时偶入空定,或忽气住脉停,如大死者,实非死亡,乃定相耳。旁人不知,往往认为已死,即为之火化或埋葬者,此大误也。凡此之类,不知埋没几多道人,深可太息!当视其平生定力行径,仔细判断,且须常备击子(俗名引磐),平常嘱咐道侣,于入定时,向其耳边敲击,徐徐轻呼之,即可出定。倘仍不出,久而发生异相,则为真寂矣。此事极须注意也。
讨论:禅定功夫好的人,有时入定了,像死了一样,其实没有死,此时千万不要火化或埋葬。
或问:通常言生死之间,皆为鬼神之说,系合为一,意谓如何?曰:佛法言鬼神者,乃天道,或修罗,或鬼道所摄,非如俗所言人死即为鬼。人死之灵魂,在佛法曰中阴身,或称中有身。中有者,由舍此而未取彼,中间所有之存在也。俗称为鬼,习惯之观念耳。佛法至极处,实为破除迷信之至理。虽设六道轮回,有天堂、地狱之说,而皆剖明为三界万有之本体所变化。
此本体之功能,在人含义于心性中,故曰“三界惟心,一切唯识。”《华严经》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三途六趣,九幽十二有之分析,总归纳于自他同体之心性所变化耳!明乎此,则知生死之说、鬼神之情状。如《易经·系辞》所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讨论:三界六道,皆是自性本体的变化。
然则,既皆唯心所造,所谓鬼神六道之说,皆虚妄耳!曰:是又不然!此理至繁,且录智藏禅师之言以明之:
有一士人,问智藏禅师曰: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三宝否?曰:有。更有多问,尽答:有。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耶?曰:某甲尝参径山和尚来!师曰:径山向汝道作么?生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汝有妻否?曰:有。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俗士礼谢而去。此则问答虽简,理实至邃。
讨论:径山和尚说没有天堂地狱,也没有佛法僧三宝。
复曰:既有此说,则一切迷信者,求神拜佛、祈祷冥佑者,皆为合理乎?曰:此有说也。所谓迷信,以迷其真理所在而即妄信者,斯为迷信。岂但诸宗教之说,凡事之未至,理之未明,遽加相信,皆迷信也。例如曰:前途有梅可止渴,众信其说,而实不知前途有梅否?类此之信,世间事例多矣,皆迷信也。故佛法尚理明事圆,有隐而不明示者,为愚昧众生,入此一信之途。若精神信仰有托,则渐可离非向善矣,不尽求必知可矣。况知亦不能尽者,庄子有言曰:“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之生,穷无涯之知,殆矣!”诚哉言乎!
培养功德,敬事鬼神之说,以人间世本位而言,即“居敬存诚”励德之阶也。及其至也,当不可自我执著此事。若有一毫染著,何得自在无为哉!为道为学者,既不能染著,则于功名富贵等诸行业,皆一视为幻境,但为成德权宜之用耳!即功满人寰,德遍沙界,亦当空其所有。名立而退,功成不居,方得至乎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若心系此事物之中,佞于功德而为道者,适为害道种子。故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业,功参造化,德配天地者,亦只为仁心仁行之当然事。夫然后可以亲民,可以入道,外王而内圣矣。须知以道体而言,功德原为外事,非关本分,但堪为尽性至命之基,作后世之楷模也。
而道体亦非德行无以明,德业非体道而成滞,取舍之间,智者方达。鬼神无亲,唯德是辅。德业既至,诸为顺缘矣。儒家“慎独”,不欺暗室,懔十手十目之指视者,恰如禅门古德所谓“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也。十方圣者,同此明示,无可疑矣。“居敬存诚”者,亦即为禅定之一端。积久工深,自通于神明,其于生死之间洒然矣,何独有于鬼神哉!曰:吾已明矣!故达摩祖师对梁武帝论功德之事曰: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耳!曰:此又不然!人天小果,尚未能至,更何能透脱而入于大道哉!故由人天乘至二乘,以及大乘佛果,步步上进,未可遗前而失后。祖师之答,为对一时之机耳,不可刻豆腐为宝印也。
讨论:这一大段,很难读,建议多读几遍。明天继续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