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pf.39.net/bdfyy/bdfyc/171121/5863546.html
《南瀛詩薈》公眾號編委會成員:
主編:王曼妮
副主編:汪學善
編委:(以姓氏筆劃為序)
丁繼開王曼妮尹鋒李振國汪學善
林觀賢陳炳均張青喬尚明程立達
網絡編輯:尹鋒
刊頭題寫:陳世豪
************************************
《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集錄
《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集錄序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金剛者金剛石也,即今之鑽石,其物至堅至利,以喻妙智慧之般若,能覺性不壞,不沾塵染,利照諸法空,破無明障,度眾生越過生死煩惱六道輪迴之苦海,而達不生不滅之彼岸。故波羅密者,到彼岸也。經者,徑也,修行成佛之路徑也。自菩提達磨於南北朝梁代、東來少林寺開創禪宗為初祖,修行以《楞伽經》作印證,至四祖道信參以般若法門,五祖繼以持誦《金剛經》為主,逮六祖慧能聞誦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感悟,得傳衣缽,提倡頓悟,不專坐禪,《金剛經》遂成禪宗重要經典。經中闡述:「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者則是非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眾生須「發阿(阿:無也)耨多羅(上也)三(正也)藐(等也)三菩提(正覺也)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蓋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謂真性也,得此平等圓明普照,無偏無頗之覺性別,所以為佛也,可以超脫三界,不復輪廻。故金剛經乃禪宗頓悟成佛之徑路也。
昔者假座伊士活(Eastwood)慈濟澳洲分會雪梨靜思堂,開辦詩門與佛門講座。期望同修於學詩學佛能入門而進升堂室,以南懷瑾所著《金剛經説甚麼》為研授教材。每一章節讀畢,即依其分品偈頌,率先次韻或依韻一首,以示同修作倡導,響應者亦不乏其人,茲??集成冊,聊説知見,以誌一時之因緣云爾。
嗟夫!信解行證,乃學佛之四步曲,信而不了解,則入於迷信;信而不踐行,則流於徒託空言;信解行矣,則印證其深切明悟為難。蓋無住生心,無住所住,空住所住,亦一住於相,似悟非真悟,與有住生心,何以異耶?焉能放下屠刀,頓悟成佛哉!讀《金剛經》,説空、明空之理易曉,而悟空之印證難了也。
無已,惟殿以頌曰:
菩提妙諦本尋常,般若當從塵事商。
吃飯穿衣坐臥淨,如如不動見靈光。
讀金剛經之二
善付如來無所住,持名念佛淨心身。
百千三昧吉祥止,春夢秋鴻了雪痕。
讀金剛經之三
住無所住住空空,是是非非假假中。
證得菩提無上覺,如如不動自性同。
二零二一年七月歲次辛丑於雪梨尚焉軒
汪學善謹識
南懷瑾著《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
緇衣換却冕旆輕。托鉢千家汗漫行。
何事勞生終草草。蒲團洗盡旅途情。
第二品、善現啟請分
萬象都緣一念波。護心那用修多羅。
岩中宴坐已多事。況起多餘問什麼。
第三品、大乗正宗分
四相初生四象殊。羲皇以上一無無。
劇憐多少脩途客。壽我迷人猶諱愚。
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形役心勞塵役人。浮生碌碌一心身。
繁華過眼春風歇。來往雙丸無住輪。
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反覆叮嚀無相形。覺時戀夢夢戀醒。
慈悲空灑長啼淚。沈醉心扉依舊扃。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金雞夜半作雷鳴。好夢驚回暗猶明。
悟到死生如旦暮。信知萬象一毛輕。
第七品、無得無說分
巢空鳥跡水波紋。偶爾成章似錦雲。
得失往來都不是。有無俱遺息紛紛。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錦繡乾坤似弈棋。人天福德枉成癡。
原來佛法無多子。脫縛離黏說向誰。
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四果階梯著意成。由來一念最難平。
兒啼黃葉飄然落。誑揑空拳大小擎
第十品、莊嚴淨土分
外我無身是大身。若留淨土即留塵。
燃燈吩咐莊嚴地。掛角羚羊何處尋。
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
萬斛珠量鬪富豪。江山無主月輪高。
娑婆淚海三千界。爭入空王眼睫毛。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天人針砭一言師。尊敬方知無可疑。
涕淚感恩拜未了。萬緣放却祗低眉。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世界微塵漚沫身。懸崖撤手漫傳薪。
黃花翠竹尋常事。般若由來觸處津。
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優曇花發實還無。塵剎今吾非故吾。
笑指白蓮閒處看。汙泥香裡養靈珠。
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分
躍馬投鞭星斗橫。一呼百諾作雷鳴。
江山無恙漁翁老。何以靈山補衲輕。
第十六品、能淨業障分
業識奔馳相續流。茫茫無岸可回頭。
同為苦海飄零客。但了無心當下休。
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搏空為塊塊非真。粉塊為空空亦塵。
罔象玄珠蹤跡杳。故留色相幻人人。
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
形形色色不同觀。手眼分明一道看。
宇宙浮漚心起滅。虛空無著為誰安。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浮圖樓閣立中天。點滴功勳豈自然。
倒却剎竿回首望。繁華散盡夢如煙。
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形象由來不是真。都依心色起閒因。
可堪舉世癡狂客。偏向枯樁境裡尋。
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非
為誰辛苦說菩提。倦臥空山日又西。
遙指海東新月上。夜深忽聞遠雞啼。
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
多年行腳覓歸途。入室知為道路愚。
檢點舊時新衣鉢。了無一物可提扶。
第二十三品、淨心行善分
鏡花水月夢中塵。無著方知塵亦珍。
畫出牡丹終是幻。若無根土復何春。
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
富嫌千口猶伶仃。貧恨身存似絏刑。
何事莊生齊物了。一聲青磬萬緣醒。
第二十五品、化無所化分
同為物化到娑婆。憂樂無端且放歌。
鐘鼓歇時魔舞散。悠然一曲定風波。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粉墨登場笙管濃。誰知檻外雪花重。
推窗窺見清涼界。明月蘆花不定蹤。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
翻雲覆雨雨成雲。點滴如絲亂不分。
凍作冰河冰化水。漫從光影捉斜曛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貪分
默然無語室真聞。情到無心意已薰。
撤手大千無一物。莫憑世味論功勳。
第二十九品、威儀寂靜分
安排擺佈祇為他。身外無心不著磨。
若向畫眉深淺看。迷人豈止髻堆螺。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塵沙聚會偶然成。蝶亂蜂忙無限情。
同是劫灰過往客。枉從得失計輸贏。
第三十一品、知見不生分
九霄鶴唳響無痕。泣血杜鵑落盡魂。
譜到獅絃聲斷續。為誰辛苦唱荒村。
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
衡陽歸雁一聲聲。聖域賢關幾度更。
簑笠橫挑煙雨散。蒼茫雲水漫閒行。
次韻南懷瑾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
汪學善
第一品偈頌
渾拋名利一身輕,淡飯粗茶安步行。
何必圓光虹化日,如如不動自生情。
第二品偈頌
攀緣外境起風波,萬里晴空亦網羅。
到得水流花自落,六根調伏悟真麽。
第三品偈頌
萬象由來本不殊,相忘物我自空無。
三千世界心中現,不染六塵賢亦愚。
第四品偈頌
靈山海會有緣人,十力加被了此身。
五藴皆空離苦厄,金剛斷惑轉經輪。
第五品偈頌
空空諸相本無形,自性法身觀易醒。
假作真時真悟假,佛頭著糞啟心扃。
第六品偈頌
沈沈夢覺賴雞鳴,了悟執迷離相明。
寄旅人生歸者死。塵緣放下一身輕。
第七品偈頌
萬象虛空水不紋,群分物相幻成塵。
鴻飛泥雪無留爪,捨是息非心未紛。
第八品偈頌
人生恰似一盤棋,算盡輸贏直是癡。
放下塵緣無住念,輕安離相可知誰?
第九品偈頌
紅妝白骨意觀成,四果虛空十地平。
一任天花飛亂墜,觀心無相涅槃擎。
第十品偈頌(依韻)
我相無非是幻身,莊嚴佛土淨無塵。
清心一念無明盡,羚角無尋見性真。
第十一品偈頌
恆沙七寶石崇豪,八斗英才未算高。
斷惑持經法施勝,雙修福慧德如毛。
第十二品偈頌
隨説經聞自性師,莊嚴三寶信無疑。
受持希有世間法,五蘊皆空燦列眉。
第十三品偈頌
塵界虛無幻色身,須知石爛爇松薪。
湛然自性元空寂,無上菩提度眾津。
第十四品偈頌
理極相離諸障無,萬緣放下是真吾。
海中沙入難尋算,掛角羚羊自有珠。
第十五品偈頌
持經無住佛光橫,了徹無生法忍鳴。
般若心行無相道,尋山塔廟此身輕。
第十六品偈頌
盈虛月色互交流,念念常明覺岸頭。
顛倒夢離般若現,如來正法住無休。
第十七品偈頌
人我俱空非道真,空無法我淨無塵。
胸襟廣大慈悲笑,見佛如來滅度人。
第十八品偈頌頌
意識形神一體觀,三心遮斷道心看。
即空即有菩提證,般若圓融戒定安。
第十九品偈頌
名聞利養漫江天,用盡機關亦枉然。
暇滿清閒真福德,如來教義浄塵烟。
第二十品偈頌(依韻)
色迷著相幻非真,生滅循環果即因。
枯木春花般若照,明心見性廣長身。
第二十一品偈頌
釀蜜勞苦不須提,日出東山瞬眼西。
獨坐孤峯能度眾,雲深自有慧鶯啼。
第二十二品偈頌
覓覓尋尋認道途,攀緣外道不知愚。
內觀自性心明照,禪悟全憑一指扶。
第二十三品偈頌
殷勤拭鏡著心塵,色相空無體淨珍。
放下我人分別見,山南山北一般春。
第二十四品偈頌
須彌鱗比影孤仃,福報齊天六道刑。
慧命法施功德大,貧無錐地悟空醒。
第二十五品偈頌
富貴猶如春夢婆,黃梁一枕醒迷歌。
悲歡苦樂隨生滅,踏葦渡江凌浪波。
第二十六品偈頌
相好不嫌脂粉濃,鏡花水月影千重。
懸崖撒手虛空淨,踏雪無痕何處蹤。
第二十七品偈頌
浮遊聚散鏡中雲,實相虛空去住分。
斷滅無常體不變,何愁旭日見西曛。
第二十八品偈頌
廣修福德不求聞,法我俱空自沐薰。
慧覺離塵成佛果,涅槃生死已忘勳。
第二十九品偈頌
如如不動念無他,來去虛空不障磨。
雲駛舟行移岸月,莫迷色相寶青螺。
第三十品偈頌
三身善護轉圓成,四大皆空自性情。
一合相中無握固,何須執著角爭贏。
第三十一品偈頌
法相無生不住痕,妄心降服返冰魂。
希聲大雅空閨寂,日出煙銷綠滿村。
第三十二品偈頌
應機度化有希聲,一體三身任變更。
不動如如真性現,金經持誦自修行。
次韻南懷瑾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
王曼妮
第一品偈頌
金剛慧定靜安輕,古典傳承教化行。
佛道詩門並研鑽,菩提了悟世間情。
第二品偈頌
圓空一念證菩提,三昧同參除妄迷。
善說善聽般若悟,如來妙法可生西。
第三品偈頌
人我眾生本性殊,相離心降惱煩無。
輪迴超脫虛空盡,六度波羅智若愚。
第四品偈頌
三因體空豈凡人,六度圓通假借身。
不住其心無可量,恆持善念轉塵輪。
第五品偈頌
草木群生各有形,空華頓悟夢初醒。
明心見性非虛妄,我佛如來妙法扃。
第六品偈頌
暮鼓晨鐘警世鳴,破迷開悟了無明。
筏舟喻法尚應捨,竹杖芒鞋業障輕。
第七品偈頌
清心寡欲斷塵紋,破暗愚癡去黑雲。
戒慎虔誠憍慢滅,裂諸見網息疑紛。
第八品偈頌
世事無常如下棋,願能貪滅息瞋癡。
頓修頓悟成正覺,三昧融通管我誰?
第九品偈頌
靜寂清澄般若成,志玄虛漠妄思平。
脫然除欲阿蘭那,神聖法幢萬世擎。
笫十品偈頌(依韻)
百千菩薩化諸身,普度群靈離垢塵。
福業善緣生妙法,無明永斷脫迴輪。
第十一品偈頌
四大皆空莫自豪,妄身業報染三高。
福田廣種人天利,權貴虛名值幾毛?
第十二品偈頌
經法當前敬似師,受持讀誦莫生疑。
菩提精進貪瞋滅,彼岸同登展笑眉。
第十三品偈頌
光明寂靜佛陀身,救拔慈悲釜底薪。
四觀修行煩惱斷,求哀懺悔是良津。
第十四品偈頌
三千法界本虛無,洞澈真空豈有吾。
見性明心憑佛智,滔滔苦海露靈珠。
第十五品偈頌
邪知惡見漏縱橫,二我俱離般若鳴。
忍辱捨身持法典,歸真了妄業障輕。
第十六品偈頌
滔滔業浪逐波流,見性明心是岸頭。
五蘊皆空心不住,勤修福慧障消休。
第十七品偈頌
成住壞空定律真,惺迷破執了凡塵。
圓明觀照涅槃滅,極樂同登慈濟人。
第十八品偈頌
智燭常明返內觀,榮華富貴夢中看。
真心見性無差別,同體大悲各得安。
第十九品偈頌
業力如斯莫怨天,當前果報豈胡然?
融通四諦無明斷,罪滅河沙盡化煙。
第二十品偈頌(依韻)
智者咸離妄證真,今生禍福有前因。
捨邪立品心魔降,妙法蓮花淨客塵。
第二十一品偈頌
共勉同修相互提,攝心晝夜盼生西,
蓮花九品咸清淨,乘願再來莫哭啼
第二十二品偈頌
無明暗覆墮三途,我慢冰消學愈愚。
超脫輪迴煩惱斷,同心共濟永相扶。
第二十三品偈頌
觀空自在在凡塵,萬德圓彰了世珍。
清淨蓮心持善念,乾坤運轉又逢春。
第二十四品偈頌
法緣浩瀚豈伶仃,開敞心扉除內刑。
身外功名皆是幻,南柯一夢覺方醒。
第二十五品偈頌
老松擎雪白娑婆,山靜雲閑且賦歌。
如是機緣如是法,春寒秋熱本平波。
第二十六品偈頌
爐香乍熱法醺濃,降福人間喜慶重。
八部天龍來護念,觀音菩薩顯雲蹤
第二十七品偈頌
慈悲喜捨湧祥雲,禍福無門有定分。
莫待臨時抱佛腳,心田長養似晴曛。
第二十八品偈頌
佛法無邊悉願聞,爐香乍爇喜蒙薰。
方圓盡顯華藏界,智慧明燈見道勳。
第二十九品偈頌
和合因緣你我他,詩詞切磋好消磨。
金剛洞悉真常悟,經典弘揚吹法螺。
第三十品偈頌
海晏河清事事成,風雲驟變慰災情。
循環因果無差爽,天理昭彰誰可贏。
第三十一品偈頌
是非諂曲苦留痕,攝受六塵正雅魂。
觸境迷蒙增懊惱,參禪懺悔見江村。
第三十二品偈頌
梵音嫋嫋繞梁聲,妙諦禪參在五更。
富貴榮華皆是幻,清心寡慾好修行。
次韻南懷瑾卅二品偈頌
劉成鳳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
北去南來塵雨輕,因緣法會萬家行。
乞城大道萋萋草,依舊煙籠俗世情。
第二品善現啟請分
萬源一脈似清波,到海回流入汨羅。
宴坐談經善護念,聖人能勝俗夫麼?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初生四相性同殊,正果原來有亦無。
君問眾生誰可渡,眾生回首笑君愚。
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無相我人原是人,心勞形疫本空身。
夜深月落木魚歇,何處青山見玉輪?
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實觀如理相無形,嘆息紅塵人不醒。
窗外清風收露淚,榻前心屏未開扃。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正信入心鐘鼓鳴,輪回轉世不知明。
春花秋月人將暮,一悟回眸萬事輕。
第七品無得無說分
應無所住水無紋,萬仞昆侖似列雲。
春夏秋冬四季變,東西南北雪紛紛。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法無定法一盤棋,曲直是非人事癡。
廣博相逢稱父子,虛空重會不知誰。
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福祿功勛本幻成,聲明四果意圓平。
無人無相法輪轉,教義經綸何必擎。
第十品莊嚴凈土分
莊嚴佛國肅嚴身,明鏡高懸不惹塵。
若問凈清靈覺地,請從心底自行尋。
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
無為福勝色為豪,三藐菩提般若高。
君入三千佛國界,金山銀海只毫毛。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來去如如是我師,萬般放下不遲疑。
排除萬念指彈了,心入靈山神在眉。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應知般若可修身,有相亦無傳火薪。
如法奉持多少客,要沾不二佛門津。
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實相知聞有亦無,覺心潔凈似非吾。
我人無相誰人智,滄海滔滔一粟珠。
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分
無量布施凈業橫,恒河千里起沙鳴。
如來大乘眾生奉,萬丈浮屠天地輕。
第十六品能凈業障分
笑談果報也風流,漫載愉歡不返頭。
世上幾多名利客,無心上岸一生休。
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無實無虛虛即真,蒼茫天地一微塵。
鏡花水月隨風杳,立假成真有幾人?
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
非心皆作實心觀,過去未來全體看。
後果前因過眼滅,圓通一念自心安。
第十九品法界同化分
佛閣浮屠聳九天,禱求福果拜依然。
園通法界何方望,桂影月中墟里煙。
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具是即非諸相身,靈山路上現緣因。
雷音寺下東来客,離色法身何必尋。
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分
禅談終日事休提,卅載河東水又西。
不老如來蓮座外,無心花落鳥空啼。
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
人生何處是歸途,垂老方知入世愚。
收拾昔年舊破缽,皈依正覺自持扶。
第二十三品淨心行善分
輪回前世入紅塵,行善来生彌足珍。
慈濟萬般皆是佛,費心冬夏費秋春。
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
修行福智不伶仃,誤入紅塵享苦刑。
萬事回頭彼岸到,晨鐘暮鼓导清醒。
第二十五品化無所發分
花郁風來柳浪裟,夜闌月出蟀輕歌。
曲終人靜白雲散,空剩蓮池蕩碧波。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富貴榮華粉墨濃,歪門邪道棘荊重。
法身非相菩提果,騎鶴西歸何處蹤。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
漫天風雨滿天雲,前世今生何必分。
水凍成冰冰化水,日昇日落日中曛。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貪分
東風昨夜報新聞,覺樹法花相意濃。
莫道不貪不受物,春華秋實是奇勲。
第二十九品威儀寂靜分
若去若來非是他,舟行岸逝乃心魔。
連天波浪托山起,樓外洞庭失碧螺。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世間規矩本天成,順水随波莫浪情。
記取邯鄲名利客,幾多辛苦幾多贏?
第三十一品知見不生分
風送水波波起痕,晨鐘暮鼓引心魂。
金剛導過楞嚴續,佛日禪天又一村。
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
夜闌燈下讀經聲,次韻金剛到五更。
堂上靜思心篤定,佛光照我暮年行。
次韻南懷瑾卅二品偈頌
蘇楹
《金剛經》第一品偈頌
剗襪香階碎步輕,花前獨坐望雲行。
朦朧夜色朦朧月,喚起詩心喚起情。
《金剛經》第二品偈頌
學海無涯新一波,静思堂下誦多羅。
自知仍未六根淨,去妄還需時日磨。
《金剛經》第三品偈頌
了悟經詩頓漸殊,何時夢覺証虛無?
翻騰拙筆難尋句,沐泽黌宫學癒愚。
《金剛經》第四品偈頌
五蘊皆空無住人,六根清淨自然身。
十方本是凡間定,著相四維非法輪。
《金剛經》第五品偈頌
如來無相亦無形,青竹喻身来唤醒。
萬物世間盡虛幻,迷真識破啟心扃。
《金剛經》第六品偈頌
浮身若夢雁過鳴,幻影虛空理尚明。
惟是心旌常躁動,何時放下物華輕?
《金剛經》第七品偈頌
色相本無空説紋,棄舟彼岸上層雲。
有心俱妄徒生障,無執乃真出俗紛。
《金剛經》第八品偈頌
萬念紛紜難舉棋,妄心時現間留癡。
菩提樹下初参拜,清淨心田更有誰?
《金剛經》第九品偈頌
未卻六塵難有成,撥開迷霧見清平。
虛離妄破到極處,船到橋頭正果擎。
《金剛經》第十品偈頌(依韻)
佛無所得亦非身,著相莊嚴生六塵。
明鏡前頭物來去,本心清淨乃名真。
《金剛經》第十一品偈頌
布施萬億氣雄豪,求取他朝福報高。
誰料無心生妄念,新殃舊孽一身毛。
《金剛經》第十二品偈頌
佛自本心經是師,惟尊正教莫生疑。
菩提正覺深微妙,讀誦禪修舒展眉。
《金剛經》第十三品偈頌
三證財施有限身,不如弘法火添薪。
莫忘佛祖諄諄意,普渡蒼生福慧津。
《金剛經》第十四品偈頌
人間幻象本虛無,妄境妄塵生妄吾。
信啟心扉佛光照,蚌開才可見明珠。
《金剛經》第十五品偈頌
塵世方今物欲横,繁華背後孽哀鳴。
靜觀眾信菩提下,二我隨緣一放輕。
《金剛經》第十六品偈頌
前世今生夙債流,循環往復盡無頭。
佛憐普眾輪回苦,授記金剛魑魅休。
《金剛經》第十七品偈頌
優曇绽放態嬌真,夜半香衣瞬化塵。
無所始来無所去,莫教表象幻迷人。
《金剛經》第十八品偈頌
今古塵勞蔽眾觀,凡人起妄利貪看。
如來引論三心意,五眼通明真性安。
《金剛經》第十九品偈頌
遭逢厄困問青天,何以佈施亦枉然。
功德莫求忘能所,妄心一動福如煙。
《金剛經》第二十品偈頌(依韻)
世間萬象實非真,壽我迷人添夙因。
信識如來大智慧,既無色相亦無身。
《金剛經》第二十一品偈頌
悟到妙時无可提,朝陽東起月沉西。
无聞无説是般若,自在身心空鳥啼。
《金剛經》第二十二品偈頌
常道人生在囧途,凡塵羈絆不知愚。
金經教我行般若,悟得菩提需自扶。
《金剛經》第二十三品偈頌
施捨無忘亦是塵,清心行善足彌珍。
仁慈滿載月明淨,大地開懷處處春。
《金剛經》第二十四品偈頌
有為福盡返伶仃,墮落凡塵再受刑。
明了世間除理障,受持般若夢方醒。
《金剛經》第二十五品偈頌
菩提樹下影娑婆,開悟晨鐘醒世歌。
齊紈麻衣平等渡,慈航引領眾乘波。
《金剛經》第二十六品偈頌
世界繽紛迷霧濃,浮游萬物戲重重。
由來形象因心起,莫以色聲尋佛蹤。
《金剛經》第二十七品偈頌
無生無滅釋疑雲,物質永存能量分。
慣看羲皇來又去,明朝早起日重曛。
《金剛經》第二十八品偈頌
功德衡量八度聞,蓮花愈放愈香薰。
初心得護無貪受,行所當行不論勳。
《金剛經》第二十九品偈頌
月暗月明雲弄他,並非出入兩相磨。
黃花翠竹皆般若,處處化身鳴法螺。
《金剛經》第三十品偈頌
偶爾飛鴻留印成,雪花飄至蓋無情。
且看東逝長江水,豈有輸來豈有贏。
《金剛經》第三十一品偈頌
心本淨明何處痕?緣因貪念亂清魂。
止啼黃葉終需棄,喜喜歡歡過寨村。
《金剛經》第三十二品偈頌
讀經不覺夜蟲聲,圓滿金剛曙色更。
詩學佛門攜手進,輕拋世慮自由行。
次韻南懷瑾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
羅文浩
第一品偈頌
經文諷頌客心輕,一念唯真護善行。
普願三障踨跡杳,佛前感悟沐恩情。
第二品偈頌
旅澳僑居歲月磋,壽筵喜宴省張羅。
成材後輩勤爭上,月缺月圓怨什麼。
第三品偈頌
富貴貧窮百態殊,感懷勞逸自心愉。
名成有望留青史,守念安閒智若愚。
第四品偈頌
錢財名利實迷人,算盡機關不顧身。
立業慈悲長受用,迴環善惡轉如輪。
第五品偈頌
不著相施無住形,妙行清靜本然醒。
慧根淺薄領難悟,向善助人心未扃。
第六品偈頌
秋風爽爽送蟬鳴,郊野公園日麗明。
知了聲聲牽往事,繫思故友未心輕。
第三十品偈頌
莫嗟如意事難成,了卻貪痴空世情。
美艷春花雲過眼,紅塵滾滾是誰贏。
次韻南懷瑾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
李雲娟
《金剛經》第一品偈頌
寂滅無明離相輕,清圓寡念好修行。
發心願化蓮池萼,護善接來菩蕯情。
(二)
消除煩惱則身輕,默默潛修志可行。
何苦自憐似秋草,展開懐抱有餘情。
《金剛經》第八品偈
人人願得妙仙棋,空有修行只是痴。
六度波羅難道盡,常懷習氣怪阿誰。
《金剛經》第十二品偈頌
明心學佛遇名師,美好因緣豈會疑。
向善修行不懈怠,菩提精進喜揚眉。
《金剛經》第十六品偈頌
滾滾紅麈物慾流,清心寡念好回頭。
無明妄想身難空,捨去癡迷萬慮休。
《金剛經》第十七品偈頌
佛知眾界性純真,願結善緣甦俗麈。
降伏貪瞋癡惑業,金剛般若誓度人。
第二十八品偈頌
慧根永續自常聞,佛法人人皆可薰。
除去貪瞋痴我慢,修身養性好功勳。
第三十品偈頌
清心寡欲願修成,正覺湛然真性情。
善念慈悲三昧悟,菩提般若莫爭贏。
第卅一品偈頌
法身虛空本無痕,衆界癡迷易繾魂。
著相尋真豈能悟,心純澹蕩住禪村。
第卅二品偈頌
聆聽禮佛頌經聲,一念真心不變更。
意願修持戒定慧,菩提妙有普門行。
次韻南懷瑾大師《金剛經》卅二品偈頌
張楷
《金剛經》第六品偈頌
正覺時聆妙諦鳴,渺冥深處佛光明。
靈山有路法舟渡,無漏忘身解脫輕。
《金剛經》第七品偈頌
浪湧心湖不著紋,乘雲直上目無雲。
空懸巢鳥禪機悟,障滅靈通自解紛。
《金剛經》第八品偈頌
般若深微初下棋,眾生依法棄迷癡。
同心向佛無分等,正覺躬修莫問誰。
次韻南懷瑾大師《金剛經》卅二品偈頌
張慧蓓
步韻第一品偈頌
烏衣漏盡六塵輕,儒佛同參篤志行。
翰墨精研弘律法,菩提無樹證禪情。
依韻第一品偈頌
梵音裊裊篆煙輕,心志恭聆教化聲。
蔬果清齋緣客住,流風洙泗古今情。
步韻第二品偈頌
安坐禪蒲不起波,心香一柱念多羅。
群鴉忽繞窗前噪,清靜六根容易麼?
依韻金剛經第二品偈頌
貽我春風漾綠波,粗衣麻布勝絲羅。
芝蘭燕雀堪為伴,憑欄俯仰自謳歌。
步韻第三品偈頌
難解色空道夲殊,大千塵網有還無。
怎拋俗累尋新境,魯鈍根開癒我愚。
步韻南懷瑾大師十六品偈
譚儒林
崢嶸歲月數風流,過隙駟駒瞬白頭。
萬事原來空色相,何因名利住無休。
次韻第三十一品偈頌
唐麗仙
六根清淨住無痕,執悟沉迷易惘魂。
淨念相持名正覺,蓮花盛放佛陀村。
次韻第二十二品偈頌
陳鳳英
羈旅人生多困途,迷惘貪嗔不知愚。
縱然熟念經和論,一樣呆癡不自扶。
************************************
南瀛诗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