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匕
源于中国
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一种树木,植物学家林奈在年将其命名为Theasinensis,意为中国茶树。茶树起源距今已有-万年的历史,她与人类可能有无数次的擦肩而过,而第一次的真正相遇,可能是人类模仿猴子采食这种树叶。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被称为吃茶的民族,作为茶树的原产地,这里沿袭着一种凉拌茶的饮食习惯。传说,茶是神农发现的,成书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没错,这个“荼”就是最早的“茶”。草字下面一个余,表示草木中多出的部分,意指与众不同的草木。的确,茶树的叶是茶树给予人类最大的馈赠。
茶树
在茶还念荼的时候,茶叶的主要功能是药用,在唐代以前,人类饮茶的方式类似如今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份还保留的擂茶习俗。茶字据说是茶圣陆羽发明的,将荼字减去一横,意为“草木中的人”,茶的禅意瞬间跃然纸上。得益于饮茶推广大使陆羽的总结、发展和推崇,茶叶从茶汤中逐渐独立出来,从药用变成饮品。这种转变扩大了茶叶的使用范围,为茶树的扩张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
擂茶
在漫长的古地质和气候变迁过程中,茶树从远古时期的参天大树逐渐演变成高不盈尺,叶片细长的形态,更加适合温带地区的种植,茶树的驯化栽培也迅速在西南地区得到发展。然而,新鲜的茶叶并不容易储藏,如何封锁住茶叶的风味,这个迫切的需求催生了各式各样的制茶工艺,诞生了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红茶。这一次,茶叶离开茶树,以另一种形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走到了更远的地方,不仅输出西南,遍布全中国,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风靡全球
年,武夷红茶被荷兰商人从中国带到了欧洲。神秘的东方与神奇树叶的完美融合,让红茶在西方蔚然成风。特别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英帝国的辉煌,而支撑这辉煌的,不止是机器和操纵机器的工人,还有帮助工人补充能量,给予他们抚慰的中国红茶。茶叶在英国的风靡,不仅推动了工业革命,而且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就连硝烟弥漫的战争也无法让英国人放下茶叶,据说连内部构造复杂、拥挤的坦克中也装备有喝茶的器具。
英国红茶
在英国人爱上茶叶的初期,当时茶叶珍惜昂贵,甚至一些战争也与它有关,比如波士顿倾茶事件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在巨大需求的推动下,茶树开启了全球化种植之路。印度是茶树全球之旅的第一站,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三大著名红茶产地之一。印度的成功激发了全球茶树种植热潮,茶树从亚洲出发,19世纪80年代进入欧洲,20世纪初征服非洲大地,20年代传入美洲,大约同一时间进入大洋洲。
禅茶一味
茶从食用、药用再到饮用的华丽转身,还参与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构建。“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老百姓而言,它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对于文人雅士,则是“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高雅得不食人间烟火。
在日本,茶的精神文化更为突出。茶叶具有提神的功效,僧人将其引入凝神专注的禅修之中,而茶平和清静的个性,让它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僧人的清贫生活。僧人在饮茶中体会心灵,禅修“禅茶一味”的精神,孕育出了日本茶道。茶道,还被当作日本最高的待客之道,他们甚至为此建造专门的场所——“市中的山居”。茶室外的庭院有一段小径,意在阻断茶室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当来客踏上露地,行走在花草掩映中,逐渐放下世俗扰事,平心静气。
日本茶道
单纯的饮茶在茶道中已不是目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因茶提供的这一段清寂时光,身边坐着坦诚相对的友人,人们身处茶香萦绕的空间之中,静静体会着自然与生命之美,而其中的茶最终也超越了饮品,成为人类精神的寄托。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是什么原因让人类对茶叶这种植物情有独钟?科研人员借助现代生物科技正在破解其中的奥秘。
中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发生过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同时还有很多基因发生了串联复制,导致了茶树叶片当中合成风味化合物的关键酶基因的数量较其他山茶属植物明显增加。对于茶树而言,基因复制是其为抵御病虫害而演化出的独特的化学防卫机制:隐藏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等物质具有杀菌作用,能够抵御有害病原菌的侵害。这些防御化学物质的增加,提高了茶树的环境适应能力,然而这些“化学武器”却是人类喜爱的“蜜糖”,正是这些独具风味的化学物质彻底改变了茶树的命运。
茶叶中茶多酚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能够帮助人类抵抗病原微生物,而且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与森林里的猴子一样,人类也喜欢咖啡因带来的舒爽,它可以消除疲劳,缓解疼痛,让人思路清晰,效率提高;茶氨酸不仅可以降血压,而且具有类似味精的鲜味,给人愉快的口感,打破了进入人类口中的最后一道屏障。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民族。茶在中华民族的手中塑造成型,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及全球文化和贸易交流而被世界知晓,至今世界上有约60个国家产茶,30亿人饮茶。人类不仅为这种植物所滋养,更带来经济的发展,演绎出绵延的文化,直至成为人类精神的一部分。茶叶是茶树带给这个世界的礼物,在茶叶的盛名之下,是茶树植物应对复杂环境,进化繁衍策略的巨大成功。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出选自南京农业大学刘正辉教授、著名农民画家王文吉先生编著的新书----《画说农业》第二章《植物生产篇》第23节“茶”,一起了解茶叶的分类、经济价值以及茶文化!
第23节茶
阝勹
茶(Camelliasinensis),山茶科山茶属。“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起源于我国西南山区,野生种遍布于长江以南,经长期的栽培和驯化产生了大量新品种。中国饮茶历史漫长悠远,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1]。”茶位居世界三大非酒精类饮料之首,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年世界茶叶产量.2万吨,中国为.9万吨,印度为.3万吨,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和越南等产量在20~30万吨之间。年世界茶叶进口总额68.7亿美元,俄罗斯、美国、阿联酋、巴基斯坦和英国为主要进口国。出口总额为63.1亿美元,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位列前三,分别为13.8、13.2和7.2亿美元。英国是人均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约80%的居民饮茶,每天喝掉近1.5亿杯茶,占饮料消费的一半。
[1]荼,唐代之前兼指茶和苦菜。陆羽在《茶经》中将其减去一笔成为“茶”字,沿用至今。
茶叶分类
根据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茶叶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依次呈现绿、黄绿、黄、青褐、墨绿和黑色,茶汤则为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1)绿茶。新叶或芽经杀青、整形、烘干,色泽清新,口感新鲜,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龙井茶、湄潭翠芽、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2)白茶。未杀青或揉捻,只经日晒或文火干燥,外形完整,满身披毫,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如白毫银针、白牡丹、溧阳白茶等。(3)黄茶。在绿茶基础上增加一道“闷黄”工艺,促使多酚部分氧化,形成黄叶黄汤,如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4)乌龙茶。兼备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甜醇,叶片中间为绿色,边缘呈红色,即“绿叶红镶边”,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台湾冻顶乌龙等。(5)黑茶。原料粗老,堆积发酵时间较长,暗褐色,压制成砖,为藏、蒙、维吾尔等民族喜爱,如普洱茶、安化黑茶、泾渭茯茶等。(6)红茶。发酵促进了茶多酚氧化,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增加,香甜味醇,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如滇红、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等。
经济价值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陆羽在《茶经》中详解了茶叶的多重功效。现代科学表明,茶叶富含茶多酚、茶色素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成分。茶多酚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可溶性成分,也是茶叶保健功效的主要物质。最典型的代表是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几率、预防癌症、降血脂、减少体脂形成、抗菌、改变肠道菌群生态等多项功效。茶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具有抗肿癌、延缓衰老以及美容等作用。茶多糖是一类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具有抗辐射、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还能降血糖。γ-氨基丁酸在天然茶叶中含量不多,但茶叶经加工后其含量大幅增加,主要功效是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可辅助治疗高血压;还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增强脑细胞的代谢能力,有助于脑中风、脑动脉硬化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分布广、类型多,茶叶品种在千种以上。名茶作为中国茶的代表,历来受到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