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大明镇:寺王村与杜塬村的古今往事
作者邵拉雄
寺王村位于原金惠乡当局驻地南三里处,是瓜(坡)金(堆峪)公路最南端,包罗寺王、铁王、李家凹、郝家凹、峪(金堆)口、峪里(现已无人栖身)等天然村。金堆峪水,顺峪涓涓流出。峪口东有金疙瘩山,西有佛婆山。
寺王村高振强摄
传说金疙瘩山藏有金碾盘和金马驹,千百年后或有山开宝现之奇观。
金疙瘩山底下有座山神庙,坐北向南,两进六间,一砖到顶,雕梁画栋,雄壮美观。传为鲁班修造,椽木檩料,全用铆套,未有一钉,构造坚硬。
金堆峪内姚家口南一座山头上,早年建有南昌寺,几进殿宇,规模远大,拥有山林坡场,寺产丰厚殷实,专有和尚经营。至年,因火灾,寺院渐被拆除。
金堆峪凉水泉河岸有座火神庙,坐东向西,昔时很多山民就栖身在这一带。寺王村口原有一庙,坐南向北,村东有片六七亩的竹园,棵棵茶缸粗的青竹密密麻麻,插入蓝天白云。竹园内也有一座庙。村北有金堆寺,明《华州志》中有记载。寺王一带的生态情况甚佳,青山、绿水、翠竹、寺庙、农舍……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该村亦有文化名人,民国时期,李家凹号称“毡帽村”,文化条理高,清末秀才李元秀,精晓民风礼仪,后从北京大学卒业,一生从教,是金惠文化名人。年渭华起义爆发,该村很多有志青年纷纷列入,革命先烈李维俊、老一辈革命家李醒悟就是个中的卓越代表。
寺王现有7个村民小组,耕地亩,户,人,主导财富是干杂果,年人均纯收入元。
寺王西南是杜塬村,与寺王一沟之隔,百米之距,包罗杜塬、王塬、硷东、郝堡四个天然村。早年,这里村村有庙,杜北一小庙,坐北向南,住有范居士。其南不远的正沟北岸边一大庙,坐西向东,杜塬小学原先就设在此庙。硷东台台地,村中央一座小庙,村北正沟西岸有一稍大寺院。郝堡(与李家凹一渠之隔)村中央硷头亦有庙。这些庙从年前后起头拆除,年根基拆完。
高塘区域昔时曾有高塘南堡的庞家、大明的刘家、王崖的王佐、薛马的薛守乾等大田主。杜塬的孔宪文即与之齐名。孔家有百亩地盘,几十亩竹园,高塘街等地设有商号,杜北有三四院衡宇,财神房和正房皆紫金门、雕花窗,油漆桌椅摆成行。孔家竹园,树茂竹密,非常兴旺,百鹤栖息,群鸟入林,甚为壮观。
据说,在土改活动平分田产时,光孔家的柏木方板,就可满足全村60岁以上白叟每人一副寿材棺木。孔家在本地还对照开明,民国初年曾兴办学校,推崇教育。其子孔庆兰为黄埔学生,改革开放后曾任华县政协委员及黄埔同窗会会员。
原文起原:《华州地名面面观》主编贾平京
原文作者:邵拉雄
来源:奇异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塬上人家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平平兄弟//问墨
2、故乡有个我的家//问墨
3、高中两年//问墨
4、青芳//问墨
5、我给锁民鞠躬//问墨
6、快乐总是不期而至//问墨
7、张书省先生印象//问墨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