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13091555.html「本文来源:湛江晚报」陈瑸并不知道他的家乡东湖村何时因何故改成南田村。雷州半岛著名的历史人物“雷阳三陈”:陈瑸、陈昌齐、陈乔森作为世代敬仰的雷阳先贤被纪念,巧的是,陈昌齐的村庄也叫南田村。东湖村于何时、因何改成南田村呢?这个问题困扰我许多年,每一次去陈瑸故里,我都会克服语言障碍,非常耐心地请教聚集在清端园的老人家,但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有一天,湛江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国威对我说,他在陈昌齐家乡调风镇南田村做田野调查时,听一位风水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雷州义匪乌石二手下有一秀才,是陈昌齐的学生,因仕途无望,生活不顺,被逼成匪盗。这位秀才是盗匪中少有的知识人,被乌石二聘为军师。秀才感念师恩,告诫手下喽啰,谁也不许抢其恩师陈昌齐所在的南田村。否则,格杀勿论。这个秘密让地处海边的东湖村人知道了,悄悄传开。有一伙海匪上岸准备抢劫,来到东湖村,小头目突然想起军师的命令,忙找一村民打听,这是什么村?村民说这里是南田村,小头目马上下令,撤!从此,此村改名为南田村。这虽然是个故事,却像一块补丁,正好可以填充在历史谜团构成的空白处。首先,这个故事的发生,有其真实的历史背景。有清一代,雷州半岛几乎没有断绝过海匪侵扰。明清交替时,雷州半岛被战火荼毒。清军要剿灭的,是占据在这里的张献忠起义军残余李定国部。而领命剿灭他们是清初“三藩”之二的靖南王耿仲明和平南王尚可喜。不管是哪一方,都可谓“兵匪一家”,皆不以雷州百姓为意,轮番祸害百姓。有文官向朝廷报告,尚、耿二王督军不严,自己更是横行不法,纵兵抢掠,使雷州百姓的灾难雪上加霜。顺治十二年(年),朝廷派礼部郎中张纯熙巡按广东。他在雷州看到的景象是:“一望旷莽荒凉之状”,“雷州郡城,城中茂草侵天、瓦砾满地;城外新招残黎皆编草为窝,苟延残喘:触目伤心,非复人境”。城里城外,都是人间地狱。随着社会秩序慢慢恢复,两广其他地区渐渐安定,只有雷州半岛,有海盗出没,长期与朝廷对抗,可以说是连年战乱带来的并发症。以后几十年间,雷州半岛匪患一直未绝,并且出现了几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其二,故事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生卒年代能对得上。陈瑸说:“雷处山海之交,楼橹出没,绿林啸聚,时时而作。”雷州半岛海岸线漫长,而又非常复杂,半岛旁侧居然环列有个大小不一的岛屿,其中有个是素无人烟的荒岛。12个有人居住的海岛。这样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海盗行动,而不利于官军剿匪。所以,雷州海盗通悉水性,骁勇善战,盛名一时,让朝廷十分头疼。乾隆年间雷州府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海盗头目乌石二,此人原名麦有金,海康县乌石村人(今乌石镇)。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故名。乌石二面对官府与渔霸相互勾结,残酷剥削渔民的暴行,奋起反抗,聚众起义,有其合理性和正义性。故事说乌石二军中有一秀才,是陈昌齐的学生。陈昌齐生于年,乌石二生于年,陈昌齐教出的学生与乌石二为同代人,从年龄看,为其服务顺理成章。其三,乌石二军中有秀才黄鹤,说明他懂得尊重知识分子。如聘其为军师,会使起义队伍减少许多草莽气息而变得比较正规。特别是举起了抗清义旗,有了政治目标,不光让匪盗减少罪恶感,反而有了正义感支撑。这样会增强匪徒的凝聚力,也会在社会上大大增强其号召力。史称乌石二的队伍,鼎盛时期聚众达七八千人,拥有大小船舶多艘。他们唱着气势磅礴的《蓝旗歌》:“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与清廷长期对峙,并且把势力扩展到国外,接受安南国王册封,为“宁海将军”。乌石二的队伍能够发展壮大还有一个原因,即纪律严明,所订帮规有这样的内容:“接受百姓的物品,必须以两倍的价钱偿付;强取百姓物品的,立即处死。”这就为小股匪盗终止抢劫,撤出东湖村提供了合理性。乌石二于嘉庆十五年(公元年)十一月被俘后,押往海口市处死,时年45岁。雷州沿海一带,至今流传乌石二这个极富传奇色彩人物的传说。陈国威听来的有关南田村的故事附会在这些史实上,可以形成逻辑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