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南游记其三

晨登黄鹤楼

烟波细雨隐巍楼,

胜迹历朝皆重修。

商贾小贩争吆卖,

文人骚客竞风流。

有钱不治长江患,

无心肯听饥民忧。

可咲修得楼渐高,

不见黄鹤归来投。

小编注: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原为东吴瞭望长江对岸曹魏军事部署而建。晋朝统一后,黄鹤楼的军事价值消亡,随着经济文化发展,逐渐成为官商行旅的游宴观景之所,吸引众多文人墨客题诗其上。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传李白初次来黄鹤楼时,被壮阔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待题诗一抒胸臆时看到了崔颢此诗,自忖难以超越,竟至搁笔不写,还抱怨道:“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李白游览至南京凤凰台后,才又写下与《黄鹤楼》堪称双壁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然而也许是诗人心心念念赶上崔诗,此诗受崔诗的影响十分明显。

历史上黄鹤楼多有损毁,经历代数次重修,楼层逐渐增高。最近一次是清光绪年间毁于大火,后清代和民国期间几次欲重修不成。建国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最终在距离旧址千米外的蛇山山顶仿照清代同治年间楼式重建,乃至于今。园区曾引进人工饲育鹤类进行放飞表演,以图再现鹤绕名楼景观,然而也是一放即收,难以持久,更曾出现了放鹤变成全城寻鹤的情况。试图人为营造的自然景观,当缺少真正的生态支持时,往往会是徒劳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yy/10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