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曝出网红带货大v薇娅被处罚13.41亿元的时候,很多人才知道原来带货这么赚钱的,甚至有人调侃“我全家从猴子开始干也挣不了这么多钱啊”,估计正是知道带货赚钱,于是很多明星纷纷开始带货,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是翻车,就是销量惨淡,卖出的货连网红的零头都没有,明星们内心估计大骂:平时不天天说爱我吗,怎么花个几百几千的就不愿意了,这么多粉丝都是假粉吗?
不止明星有疑惑,相信很多人也会好奇,明明有大量的粉丝,按理说应该比网红强啊。
《鹤老师说经济》一书中提到:所有的商业都是围绕人性来展开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人性这个词。
明星和网红带货情况的差别,究其根本是人性的自私。明星带不动货,是因为用户单方面付出,对你的爱是有上限的,网红带货很牛,是因为用户在变相索取,认为自己占便宜越来越多。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见解很独特,也直击问题本质。其实这是理财博主鹤老师在《鹤老师说经济》里的内容。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鹤老师说经济》一书中没有像其他理财书籍一样具体地教你如何理财,而是从认知思维的角度来展开,手把手的带你梳理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当你掌握后,即使是小白,投资也不会踩坑。01认知升阶
得了灰指甲,你首先想到用什么,没错,很多人都会立马说出“用亮甲”,那你想过为何会这样吗。
其实这是我们的认知被环境所操控,很多人深信不疑的独立思考,往往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围栏中行走而已。
比如我之前一直在南方生活,认为豆腐脑就应该是加糖的,来北方后才知道原来豆腐脑也可以是咸的,当我去加糖的时候,老板一脸不可思议:还有人吃甜的?
有些理所当然的认知,有可能是环境刻在大脑里。
每个人都想财富自由,可是当我们的认知被周围环境所操控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办法真正独立思考的,所以必须跳出当前的层级,让认知升阶,这样你才能在周围环境都在研究长跑技巧的时候,你能想到怎么去弄一张机票,然后迅速拉开你和他们的差别实现碾压。
在书中鹤老师提供了四种普通人可以提升认知升级,摆脱贫穷的技巧:
把面子扔在一边
越穷,就越好面子,越怕人看不起,就越买贵东西,就越会导致没钱。买只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的,所以不要为面子付费。
把消费压缩到最低
钱只有一笔,消费用多了,自然留给投资的钱就少了,可是年轻人最大的本钱就是自己,只有增加自己的这个权重,才有可能翻盘,所以越穷,越要克制欲望,越要把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这样省出来的钱就能更多的投资自己。
舍得为知识付费
现在免费信息随处可看,可是正如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样,所有可以免费得到的知识,对你来说都没有什么价值,因为那些都是别人的,不是你的,你顶多是一个存储器。那些最核心的知识分,他们不会免费告诉你,而真正拉开差距的就是这些。比如你想做个菜,一搜一大堆菜谱,你对着菜谱做,就是不好吃,然后去报班学厨艺,才知道原来锅温也会影响菜的口味。所以把之前省下的钱,去投资自己,去找最好的老师,一定要知道,最好的知识,一定是很贵的,但贵有贵的道理,贵,才能节省下机会成本,让你少走弯路。要学,就找最好的老师,找你能承受范围内最贵的,钱可以再生,而时间不行。该踩坑就踩坑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算数,不要害怕踩坑。年轻的时候不踩坑,老的时候也会踩,不过代价变大了。小孩摔跤立马可以爬起来,老人摔跤可能会骨折。所以吃亏一定要趁早,越早,试错成本越小,看清世界的代价就越小。
多踩坑,才能快速摸清规则,积累经验,才能在人生的最重要环节突飞猛进,一鸣惊人。寻找不确定性
世界上能赚到钱的事都是不确定性的,只有不确定能不能赚到钱,才能帮你淘汰最多的同行。所以不要追求安逸,多去尝试,多去用金钱换时间。
切换生态系统
古有孟母三迁,我们也可以效仿。既然都知道环境可以塑造人,那么为什么不能塑造成我想要塑造的样子呢。
可以,我们可以切换生态系统,离开自己的初始环境,去顶尖人最多的地方学习,去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如同孟母搬家到学堂附近一样,这样才能跳出之前的环境影响,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己。
02理财的逻辑
现在市面上好多理财大师在广告里都说:理财要趁早,这样复利效应越大。可真是这样吗?现在我们来深入谈谈理财的逻辑;首先理财你得要本金,而且这个本金不能太小,比如你只有元,那即使年收益6%,你也才得几块钱,何苦去浪费这个精力才理财呢,又要学习相关知识,又要选择相应的基金或股票。有这个时间看看书不香吗?
可是对于年轻人最缺的就是钱,除非有父母有钱支援或者有遗产可以继承,但多数人都没有这么幸运。
那没了钱,年轻人还有什么呢,那就是自己,所以越穷越不要理财,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这个最大的权重才是最重要的。
趁自己年轻,赶紧学习,摸清规则,增大时间与金钱的比率,让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值钱才是的。
第二钱到底是放一个篮子还是多个?
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广撒网,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可是你没考虑到权重,比如你现在有1万元,你分十个篮子放有必要吗?
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维度。在你没钱的时候,你要找的第一权重就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然后把它填满。第一个填满了,再去放第二个,第二个填满了,再去放第三个,最后那个篮子才是用高风险博取收益的。
这才是正确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第三真的有高收益的理财吗?有,但你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之前暴雷的p2p,还有那些打着“日薪元”办卡的。很多人为何总是被割韭菜,其实是没有自知之明,你想一想,一天给你,你有什么资格赚这笔钱。
能量是守恒的,如果你不是任何优势,却能轻轻松松地赚取高薪,那就只剩下“风险特别大”这一个选项了。
所以在遇到任何免费又能赚取高薪的机会的时候,牢记三个原则:等价交换、利益相关、逻辑自洽。多一点怀疑总是没错的。03商业中的人性
前面提到所有的商业都是围绕人性来展开的,那些成功的商家就特别擅长利用人性。
1、消费者要什么
不知道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去看病的时候,医生态度好一点,会细心的询问耐心的解答,你就会觉得这个医生真不错。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不是他学术有多高,有多少经验,而是看他的态度怎样,说话怎样,关不关心我,关心我,那就是好,下次还愿意挂他的号。
消费者的判断依据从来不是那些看得见的专利和奖项,而是自我的认知判断,它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在销售杀毒软件的时候,不要讲杀毒原理是啥或者有什么专利,只要你说别的软件查完之后,这个还能再多查出几个病毒,就可以了。
2、猴子的朝三暮四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愿意先讲哪一个?
顺序有关系吗?当然有。
我们都听过猴子朝三暮四的故事,本来早上给4个,下午给3个,可是猴子不开心,于是换成早上3个,下午四个,猴子就开心了。可是明明还是7个啊,为什么效果完全不同?
因为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衡量维度,同样的结果,不同的过程,效果也会大径相庭。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
商家也正是知道这点细微的差别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于是反复优化各个细节来达到消费者心中的最优解。
比如原价,现在打折,这样的营销方案,一听是不是感觉自己赚了了,还有0减是不是比满0打8折是不是更让人觉得占便宜了。
3、怎么减少退货差评
首先得知道一个事实,没有完美的商品,即使做得再好,也一定会有人挑出毛病。所以遇到退货差评,不要埋头改进。
该如何减少退货差评呢,商家会利用感情投入的技巧,简单点就是把你捧得高高的,让你自己都不好意思下来。
现在很多店铺都会说你消费后,我们会抽取1%的收入来捐赠给希望小学,然后在快递袋里放一张捐赠的合影。
你一看是不是觉得自己在做善事,立马觉得自己高大上了,人都喜欢被别人捧着,所以你也不愿意下来,如果商品质量不是很大,基本上你也不会退货,毕竟谁不愿做大善人啊。
另外还有些商家会雇佣一些弱势群体,告诉顾客,有些环节是他们做的,可能做得不够好有瑕疵,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沟通联系。
你一看,是不是觉得自己为了衣服有点污渍去争论太不可理喻了,人家辛辛苦苦自力更生,你还要求这么多,良心过得去吗,就不能宽容点嘛?自己洗洗不就好了吗?
所以,你看很多大企业都喜欢做慈善,是真的喜欢做慈善吗,并不见得,更多的是利用感情投入,让你对其品牌产生好感。
你觉得我的衣服不好,可是我在帮孩子啊,你觉得销量造假,可是我在帮孩子啊。
就这样,客户心理满意,店家减少了退货和差评,孩子生活也得到改善,三方受益。“经济”一词看似高大上,其实融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思维高度决定人生高度,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洞悉世界的底层逻辑,才能找对正确的财富密码。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