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宽厚里人原创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72.html

国庆长假马上结束了。

出远门,还是坐高铁和飞机好。

高速?

一个字:堵!

大媒体有个大标题:坐高铁看中国。

我出个小标题,高速路上看中国。

有视频有证:

堵?说明啥?

车多人多。放假了,集中出行,特别是春节时受疫情影响,没有回家的,没有游玩的,这个中秋国庆长假,放放风。

这说明发展了。

还有就是假期里,高速不收费。

就如排名前十的顾客鸡蛋半价,老头老太太一个比一个跑得快。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爬楼也有劲了。

等这帮老头老太太挤着抢着买了半价的鸡蛋,坐公交车回家时,在公交车上,又要求年轻人让坐。他们排队抢半价的鸡蛋,站得太久,累了。

我住的宽厚里这附近,有个解放阁,解放阁下有泉水,每天早上,一群老头老太太带着大大小小的空桶来提水。装满水以后,在路边等公交。

他们坐公交是免费的。

问题是,上班高峰,年轻人着急赶着上班。而他们呢,一桶又一桶地往公交车上提,年龄大,动作慢,公交车也不敢催,乘务员还很客气。可是,赶着上班的人着急啊。

上下班高峰,乘车免费的人和年轻工薪族,在乘坐公交问题上,政协委员有提议过,但都无果而终。

更有甚者,强迫年轻人让坐。

本来,让坐,是个自觉自愿的问题,不能强制,先来后到是个自然的次序。

可是,变老了的坏人,出口不逊,甚至动手打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坏人只会变老,不会变好。

就如这新冠疫情,不会自动变好。只能靠医学科研把它制服。

现在很多人,看不到眼前的好,却张口闭口怀念以前的好。

以前,真的好吗?

经常怀念以前的“好”的人,都是当年没有饿死的人。或者当年就是既得利益群体。

经常怀念以前的好的人,都是有些岁数的人。

年轻人,只展望未来。没有阅历的人,都在奋斗的路上。

我小时候,听说过饿死人的事。当然,都归罪于自然灾害。

我小时候,见过要饭的人。每天都有要饭的站在大门口,喊:“大娘婶子行行好吧,给口吃的吧?”

本村的一个要饭的,还不客气地到人家厨房里,自己掀起锅盖来,自己拿馒头。她也不多拿,只拿半个馒头。如果没有半个,她就拿起一个馒头,掰开,拿一半,放下一半。

她掰开又放下的那一半馒头,我是不会吃的。她一冬天都不洗手。

也不梳头。但见人说话很有礼貌,还识字,会编顺口溜。

那时候,被窝里有虱子、跳蚤,是经常的。冬天的内衣,一冬天不洗不换,虱子跳蚤很常见。

鲁迅笔下,就有王胡和阿Q在墙根晒太阳时,捉虱子,比谁捉得大、捉得多,而大打出手的故事情节。阿Q与王胡|名家名篇

老鼠跳到桌子上,找吃的,经常被人看到。

有位堂哥到我家,提到了老鼠,他说,我家的老鼠,没有管过,随便它吃。

他吹这话时,是刚刚把地分到了各家各户,收的麦子吃不了,政策也允许卖粮食了。

同时,粮所,也逐渐地不吃香了。

讨论把地分到各户到底对不对,现在还有人在争论。这些,都是没有挨过饿的人。

曾经挨过饿的人,会写下这样的文章:那年的欢喜那年的馋那年的亲情那年的钱

冬天,没有取暖。穷人的冬天,就是一个字:熬。所以,年龄大的老人们,冬天去世的很多。

做饭生火用的柴火,都是扫来的树叶,割来的草。麦秸、豆秸是极少用于生火做饭的。因为,这些是牛羊等家畜的口粮。

吃水,是要到村外的井里挑的。

冬天,柴火稀罕,热水稀罕。

洗脚?一冬天也洗不了几次。

新福有个哥,在东北国营企业当工人,领回来一个媳妇回家来过年。

我们一群小孩子,天天到他家看热闹。

说是看新媳妇,其实,是去了后,那新媳妇给糖块吃。

每次去,都是一个人一块。

那媳妇东北人,爱干净。我们把看到的情景,编成顺口溜:

先洗头,后洗脚,不洗不让钻盖体窝。(方言,盖体窝就是被窝)

天天晚上洗。新媳妇逼着新福的哥哥洗完了,再把我们小孩赶走。

然后是吹灯,讲故事。

是煤油灯。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yy/6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