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苏州最有故事的47条巷子上

白驳风专家在线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
本篇介绍苏州47条巷子中的:大石头巷、金狮巷、仓米巷、富郎中巷、马医科、大儒巷、九如巷、钮家巷、定慧寺巷、阊门内下塘、悬桥巷、曹胡徐巷、阔家头巷、醋库巷、滚绣坊、带城桥下塘、吴衙场、盛家带、望星桥北堍、吴趋坊。

百巷苏州第一篇章

——大石头巷:市井之间大院深深浮生若梦——

由人民路转入大石头巷,喧嚣之声愈减,烟火之气渐浓,一眼望去,午后的巷子里零星几人,踏入此处,便不自觉地放低了交谈声。

古人尚风雅,但于这巷子取名上倒是极为随意,传说大石头巷因旧时有陨石而得名。张紫琳《红兰逸乘》卷一曾有记载:“乐桥之南大石头巷,不知大石所在。一日值其巷口人家葺屋,始见石在屋中,正方如八仙桌,其石质砂石耳,俗传孙吴时空中堕下者也。”

如今陨石早已无存,仅留明代石刻一方,竖刻隶书“古坠星石”,上款:“大石之二里名因之”,下款:“大明崇祯壬午地主骠骑将军施英记”。

大石头巷前端便是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区分局,相传石刻就在此处,我们为寻陨石而来,石头未见着,石刻也遍寻不着,以为要无功而返,但深入巷子,没想到却有意外收获。

苏州多玉器,许多玉器、石刻工作室大多隐藏在街末巷尾不起眼处,受武侠小说影响,我每每见到这些招牌,便要忍不住空想,或许在这巷子深处隐居着避世大家、武林高手等,故而对这些工作室总抱着不知名的敬意,轻易不敢上前。

古宅古韵

再往前走,便是24号的“秦宅”了,秦宅即为五百梅花草堂,本属清代建筑,曾被列为控制保护古建筑,于年在干将路工程中被拆除,我们如今看到的,已是修缮过一番的了。

我们去时不巧,秦宅门窗紧闭,想一窥其貌不得,只好在外围打转,白墙黑瓦,典型的江南风貌。

苏州才子多,状元多,真真是人杰地灵,指不定哪条巷子又踱出个文人骚客,走苏州的巷子,总是惊喜不断。若读过《浮生六记》,就一定要来大石头巷走一走,据传清代苏州文人沈三白与他的妻子芸娘就曾生活于此。后年由沈延令售与沪商吴南浦,从此被称为吴宅,苏州保存最完好最精致的一处砖雕门楼“四时读书乐”也在其中。

虽然改了姓,但却不妨去感受一番它的诗意留存。如今的吴宅由于年岁久远,略显破败,但还能依稀见得旧时模样,在门外徘徊,偶然能听见里面轻语。我们站在门前,一时出神,想着沈复与芸娘或许在此曾赌书泼茶,笑语呢喃,也曾忧患悲切,飘零他乡。吴宅在旖旎的故事中也变得更加动人。

浮生对话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吴宅不远处,还有一休憩地,名曰“浮生四季”,与吴宅遥遥呼应。

“浮生四季”酒店被评为“最美苏式酒店”,从门口拐进去,别有洞天,绿荫点缀,一砖一瓦都是苏式风情,大厅内字画悬挂,沾染了一丝文墨气息。在提倡慢生活的现在,不必把这当做酒店,喝着茶,回顾平生,恍然若梦,零距离融入苏州人的市井生活之中。

市井四井

老苏州的生活起居离不开一口水井,走过苏州小巷的人都知道在苏州的小巷子里隐藏着不少年代久远的古井。

苏州电汽厂第三公井在东美巷与大石头巷交界处,民国廿五年(年),由苏州电汽厂捐助,原为四眼公井,后遗失了一个井圈,如今去看时,已经修复完成,恢复了四眼。

若是你慕苏州的风物而来,不如静下心来,来苏州的小巷走一走,小巷风情用文字不能一一描述,需得亲自踩一踩青石板,听一听吴侬软语,摸一摸木门温度才可知晓。

大石头巷 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除用于祭祀祖先外,祠堂还可以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开会。

盛家带13号原为袁家祠堂,27号原为徐家祠堂。因时过境迁,旧时的祠堂已改作民居,一砖一瓦也不再是当年模样了。

--3--

砖刻门楼

砖雕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人们在水磨青砖上用工具雕刻出由各种人物花卉、鸟兽虫鱼、神仙故事等组成的表示吉祥如意的图案。通常用于装饰建筑物的门楼、照墙、尾脊、榫头等。

苏州的砖雕是南方地区典型代表之一,简洁、朴素、精细、典雅,“南方之秀”由此而誉。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砖雕门楼字碑大都是名人题字,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往往相得益彰,使苏州砖雕更添了几分浓厚书卷气。可以说,雅俗共赏是苏州砖雕的一大特色。

盛家巷内砖刻门楼颇多,29号内有甲寅年题款的三座门楼,31号内有两座,33号内有清乾隆题款的三座门楼,短短的盛家带巷尾,竟有八座有年头的古门楼!

在这些砖刻门楼里,想来应该算“春晖朗照”最为著名。这块字碑由乾隆时期的状元石韫玉题写,字迹潇洒温雅。

--4--

控制保护古建筑

盛家带31号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现已经过人工修复。历史上这一片曾为“葑湄草堂”,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据说,此宅院最早为清朝一官宦人家苏氏所有。光绪九年,苏家破落,这座老宅便被一个姓顾的大户购得。到了民国三十年,又转卖给了另一个富贾陆氏。当地的原住民习惯性称这座宅院为“苏家老宅子”。

葑湄草堂与苏州大部分的古典园林相似,建有小花园。宅院不大,但前前后后,竟然有三个大小不同的花园。三个花园名为:紫薇园、竹园和石园。紫薇园最大,园中植有一株百年紫薇树,内有池塘和船廊,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玲珑而雅致。竹园种植了茂密的竹子,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贯穿其中。最小的石园,只有几个平方,但太湖石堆砌的错落有致、精致玲珑,令人感到十分淡雅内敛。

盛家带33号与31号一样,也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前身为清代顾宅,现为民居,仍旧发挥着遮风避雨的住宅效用。据住户称,古宅内除砖雕门楼无法移走保留原样外,其余部分已经拆得差不多了。

小桥流水人家

--1--

官太尉河

与盛家带并行的河流名叫官太尉河,此河因曾有一为官姓太尉居住于此而得名。

官太尉河属于苏州古城三横四直水系中第四直河的东南段。这是一条流淌了千年的小河,历经了岁月的洗练,见证了时代的沧桑。

尽管如此,官太尉河水依旧静缓、不止息地流淌,两岸的苍翠似乎在视觉上无止尽地延伸。

--2--

忠信桥和仁义亭

官太尉河上小桥繁多,而与盛家带相接的这一座桥名为“忠信桥”,既“忠心”且“讲信用”,光听名字就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桥旁有一座亭子,名为“仁义亭”。亭子近水而造,亭边垂柳轻扬。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依亭而矗,布局简洁合理。“仁义”二字,与“忠信”在字义上相辅相成。亭子与石桥互相映照,小桥流水、亭台轩榭,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享受。

抱着怀古之心走过盛家带,只感觉出入之间有一种今昔不辨的恍惚感,这个时候最应该走进一家现代咖啡店,喝杯热饮缓缓神,重返现代人间。

云上的日子

盛家带1号SOLO咖啡馆已经是苏州咖啡馆评测榜单里的常客,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位置和小资人文的设计受到了许多文艺小青年的青睐。

这里有好喝的奶茶和甜品;

这里有调皮的猫猫和充满爱心的“铲屎官”;

这里更有书和温暖。SOLO咖啡店仿佛是为了寻古之人度身定做的静谧小馆,容你在回味之时休憩片刻。当你端起一杯店内招牌奶茶“云上的日子”,远望官太尉河时,会蓦然觉得盛家带就像一条微缩的历史走廊,琳琅满目而又古朴雅致。

盛家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yy/7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