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正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威海市北竹岛小学
野茼蒿
“健脾消肿,清热解毒。治感冒发热,痢疾,肠炎,尿路感染,营养不良性水肿,乳腺炎。”
——《广西本草选编》
药材简介
野茼蒿(学名: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Benth.)S.Moore)是菊科,野茼蒿属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厘米,茎有纵条棱,叶膜质,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头状花序数个在茎端排成伞房状,总苞钟状,基部截形,总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全部管状,两性,花冠红褐色或橙红色,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7-12月开花。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20-厘米,茎有纵条棱。
无毛叶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裂,两面无或近无毛;叶柄长2-2.5厘米。
头状花序数个在茎端排成伞房状,直径约3厘米,总苞钟状,长1-1.2厘米,基部截形,有数枚不等长的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线状披针形,等长,宽约1.5毫米,具狭膜质边缘,顶端有簇状毛,小花全部管状,两性,花冠红褐色或橙红色,檐部5齿裂,花柱基部呈小球状,分枝,顶端尖,被乳头状毛。
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有肋,被毛;冠毛极多数,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期7-12月。
生活习性
01
time
生/长/环/境/
野茼蒿喜温暖、湿润、肥沃的土壤,常生于海拔-米荒地路旁、水旁或灌丛中。山坡林下、灌丛中或水沟旁阴湿地上。
02
time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云南,四川,重庆,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香港,澳门,西藏,甘肃。泰国、东南亚和非洲也有分布。
03
time
繁/殖/方/法/
野茼蒿以种子繁殖为主。
采种处理:于9-10月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采种。
播种育苗:3月上旬播种育苗。苗圃最好选向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的地块。
苗期管理:播种后7-9天开始发芽,苗出齐后进行第1次除草。当苗高4-5厘米时进行第2次除草,并间苗,每隔3-5厘米留壮苗1株,结合间苗施稀薄人畜粪水1次,或用0.1%尿素水溶液喷雾于植株,以促幼苗生长健壮。
药用价值
全草
夏季采集。一般以鲜用为佳。
《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无毒。”
1.《南宁市药物志》:“行气,利尿。治水肿。”
2.《广西本草选编》:“健脾消肿,清热解毒。治感冒发热,痢疾,肠炎,尿路感染,营养不良性水肿,乳腺炎。”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野茼蒿,辛香滑利,胃虚泄泻者慎服食。
营养价值
每克可食部含营养:
(毫克/克可食部)
胡萝卜素:3.60
维生素B2:0.27
维生素C:56,
水分:91.5克
灰分:1.5克磷:毫克
硫胺酸:0.毫克
抗坏血酸:31毫克
蛋白质:2.5克
钙:51毫克
铁:6.2毫克
胡萝卜素:3.08毫克(g/gfw)
蛋白质:4.5b
粗纤维:2.9b
维生素B2:0.33b
维生素C:10b
胡萝卜素:5.1b
传说故事
——“革命菜”别称的由来
年秋天,藏身于海南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琼崖红军对国民党展开了第二次反“围剿”,可惜不幸失败,琼崖红军损失惨重,仅余下一百多人逃入山林中。这支孤岛奋战的单薄队伍随后在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的带领下,再度转入深山,自此之后,琼崖革命斗争就进入了空前艰苦的时期。
大部队人马在缺乏粮食和补给的状态下,饥饿很快就会成为他们首要的敌人。在保存革命火种的八个月里,冯白驹将军和他的战友们,一面需要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围剿,另一面则是忍受着饥饿的痛苦,好在深山之中长有许多野茼蒿,琼崖红军们正是靠着食用这种繁殖能力强大的野草才在这困难重重的八个月中艰难生存了下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