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那些感人至深的亲情爱情友情

很多人习惯地把长征与二万五千里等同起来。其实,二万五千里专指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不是所有各路红军参加长征的总里程,各路红军长征行程总里数其实约为六万余里。

这六万余里,凭一个人的匹夫之勇过不了;

漫山飞雪与草窠,凭一个人的毅力熬不过。

萧锋将军的《长征日记》里面有这样的片段: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四日晚上一查点,全团折损一半。炊事员挑着饭担子,看到香喷喷的米饭没人吃,边走边哭。从中央苏区出征时,我团是两千七百多人,现在仅剩下八、九百人了。炊事员挑着担子,想到头一天还虎虎抢饭的小战士,以后再也不会来吃了。

今年是长征80周年,这场胜利是30万人向死而生、踏泪前行的悲壮抉择。最终,红军人数锐减到了人,我们无法忘记六万余里背后的离人泪、诀别痛。在“生死诀别”的镜像面前,我们看清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意志、读懂了红军将士的无私与坚韧。

亲情: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壹

一个儿子的遗憾

阴阳相隔前,我只见了她三次

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因恶霸的报复被迫全部跟着红军长征。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3次短暂的相见。三别母亲,最终阴阳相隔。

第一次见面是在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都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在向对方隐瞒。由于身有任务,李中权匆匆离开了母亲。

第二次见面是在年3月,李中权在宝兴县意外遇到母亲。母亲拉着他的手,高兴地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好像永远看不够似的。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了,李中权又一次匆匆和母亲告别。

第三次见面是在年5月,李中权带一个排到东边红一团检查工作,路上,在丹巴东边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

李中权说:我向母亲辞行时,母亲双眼满含泪水凝望着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望着远去的队伍,牵过战马,把它交给了中柏弟弟,留给母亲乘坐。

李中权的母亲后来在过草地时去世了。多年以后,李中权才知道母亲去世的具体情况。他含泪写下一段话纪念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儿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您,此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娘呀,你同父亲一样,是生得苦,死得苦;但父母长征途中生得光荣,死得伟大!这种精神是能够荣传万代,光照千秋的!我亲爱的母亲你安息吧!”

一个母亲的无奈

我没能等我的孩子睁开眼

曾玉是红五军团参谋长周子昆的妻子,本来不在长征的名单中。但她实在舍不得离开红军,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丈夫。竟然挺着7个月大的肚子,悄悄跟在队伍后面一路走了下来。

部队在翻越老山界时,正遇追兵迫近,曾玉肚子疼得厉害,马上就要生了。

追兵越来越近,红军们只好把她从马上扶下来,搀着她走。可是经过一路颠簸和惊吓,曾玉怎么也走不动了。大家架着曾玉一步一个血印朝前走,想找一个稍微安静和安全点的地方把孩子生下来。但莽莽山林中,不见一户人家。几个女红军只好找来一把枯草,把曾玉围起来。孩子就出生在了这把枯草上。

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婴儿,可还没等她睁开眼睛,母亲就只能把她留在出生的地方,期待能有人收养……

孩子的哭声还在继续,红军们只能架起欲哭无泪的曾玉继续赶路。因为,这位年轻的女人不仅是母亲,更是一位战士,纵然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含泪前进。

爱情:愿长久舍朝暮壹

一别,便是一生

年9月,红军为了做好战略转移准备,开始拟定随军行动人员名单。想要随红军主力一起行动的女红军,必须先经过体检关。和董必武结婚才两年的陈碧英,对丈夫的感情很深,压根没有想过自己会被留下来,然而,由于她的身体条件不达标,且有孕在身,组织上决定让她留下来。

在两人告别时,董必武是那样依依不舍。陈碧英眼泪汪汪,手帕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董必武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心坚决把她劝了回去。临别时,陈碧英把系在腰间的小手电筒解下来,送给董必武,哽咽着说:“你年纪大了,晚上走夜路多留心呀!”

陈碧英从此下落不明。对于董必武与陈碧英,这一别,就是一生。董必武把爱妻临别时送给他的手电筒视若珍宝,一直带着它走完长征。

张爱玲写过一首诗

《一别,便是一生》

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

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

三天三夜

在长征的日子里,周恩来常常整夜不睡,到毛尔盖前就累坏了身体。到毛尔盖后,粮食缺乏,周恩来同大家一起吃野菜,身体终于支持不住了。周恩来一连几天发高烧,不能进食,肝部肿大。邓颖超急急赶来了。

这时,邓颖超看着周恩来昏迷不醒,皮肤蜡黄,躺在木板床上。坚强的邓颖超禁不住潸然泪下。三天三夜,周恩来昏迷不醒。邓颖超当时也在病中,但谁劝她休息都不管用,一直守护在周恩来身边。

周恩来昏睡在木板床上,邓颖超就在地下铺了点稻草,和衣躺着休息。她哪里能睡得着呢?她把周恩来脱下的灰色羊毛背心拿过来,在油灯下抓虱子,一共抓到多个虱子,挤虱子的血把两个指甲都染红了。

周恩来终于清醒过来,睁开眼睛,这才发现邓颖超在他身边。周恩来感到有点意外,问:“小超,你什么时候来的?”邓颖超三天三夜没睡,原来苍白的脸更见瘦削,眼窝深深陷了进去。周恩来满含深情地看她,怜惜地叹了口气。

战友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年10月,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临行前,徐特立去看望瞿秋白。瞿秋白把自己的马换给了徐老,并让自己身强力壮的马夫跟着徐老踏上了长征路,自己支撑着瘦弱的病体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远去。瞿秋白被捕后,临刑前镇定自若,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

林伯渠与何叔衡在梅坑依依惜别。何叔衡为林伯渠践行,对酒畅饮,彻夜长谈。分别时,何叔衡脱下自己的毛衣,赠给即将远行的战友。林伯渠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惜别诗《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何叔衡后来被敌人包围,发誓说:“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英勇就义。

叶剑英长征离开于都时,刘伯坚为他践行,两位战友对酒畅叙,诉说衷肠,心情非常沉痛。后来刘伯坚被捕,在移囚时,他拖着沉重的脚镣,气宇轩昂地走过大街,写下了壮烈诗篇《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就在《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的当天,刘伯坚倒在了刑场的血泊之中。叶剑英知道后赋诗一首,怀念这位战友:“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80年前那场长征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也给我们太多启示。如今,时代依然需要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为内涵的长征精神。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就长征精神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们一起学习,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伟大远征历史奇迹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年7月18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走好每代人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70年前的长征迸发出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说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年7月18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参观时说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要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前辈震古烁今的动人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年7月18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
白斑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pf/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