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全国中草药汇编豨莶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豨莶草:别名:粘糊菜、粘苍子,粘不扎、肥猪菜、肥猪苗、黄花仔。

为菊科豨莶属植物腺梗豨莶SiegesbeckiapubescensMakino或豨莶SiegesbeckiaorientalisL.的干燥地上部分。

(1)腺梗豨莶(毛豨莶):一年生草本,高50~cm。茎直立,常带紫色,枝上部被白色长柔毛和头状有柄紫褐色的腺毛。单叶对生,上部叶片较小,椭圆形、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4cm,宽0.4~2cm;下部叶片较大,宽卵形至卵状三角形,长9~14cm,宽4.5~9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翼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两面均被柔毛,下面有腺点;主脉3出,脉上毛很明显。秋季开黄色小花,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成圆锥花序,花序梗细,密被柔毛和腺毛;总苞片2轮,外轮5枚,线状匙形,长于小花,长1~1.2cm,宽约3mm,内轮苞片较短,10~12枚,倒卵形,内、外轮均有黏质腺;花杂性,黄色,边花舌状,1轮,长3.5mm,雌性,舌片先端3齿裂;中央花管状,两性,5齿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具4棱,倒卵形,上部截形较宽,下部较窄,微弯,长约4mm,黑色,平滑,无冠毛。花期5~8月,果期6~10月。

(2)豨莶(感冒草):与腺梗豨莶类似,其主要区别是植株一般比较小,高多在50cm左右。叶片阔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中部的最大,叶片基部常有1~2对浅裂。春夏开花,头状花序下的总苞片条状匙形,总梗不分枝,集成顶生总状花序,顶端一枝梗最短,舌状花稍短,长至2.5mm。瘦果稍膨胀而通常弯曲。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1)腺梗豨莶:野生于山坡或路边,较常见。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2)豨莶:生于山坡、林缘及路旁。分布于秦岭及长江以南。

(1)腺梗豨莶:本品枝上部被柔毛和紫褐色腺点;叶卵圆形或卵形,边缘有不规则小锯齿。

(2)豨莶:茎圆柱形,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皱纹,枝对生,节略膨大,密被白色短柔毛;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有明显的白色髓部。叶对生,多脱落或破碎;完整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8~6.5cm,先端钝尖,基部宽楔形,下延成翅柄,边缘有不规则浅裂或粗齿;两面被毛,下表面有腺点。有时在茎顶或叶腋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

以枝嫩、叶多、色深绿者为佳。

(1)腺梗豨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2)豨莶:主产于秦岭及长江以南各地。

夏、秋花苞未开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切段、晒至半干后,再置于通风处晾干。

(1)腺梗豨含腺梗豨莶苷、腺梗豨莶

酸、腺梗豨莶醇、对映16β,17,18-贝壳杉三醇、对映16β,17-二羟基-19-贝壳杉酸、胡萝卜苷、谷甾醇等。

(2)豨莶全草含豨莶苷、豨莶醇、莶酯酸、莶醚酸、奇任醇等多种二萜及其苷类,还含有倍半萜内酯:9β-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8β-羟基-9β-异丁烯酰氧基木香烯内酯,以及β-谷甾醇等成分。

①降血压作用:本品水浸剂、乙醇-水浸剂和30%乙醇浸剂,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水煎剂腹腔注射对胸腺有抑制作用,使脾脏重量减轻、血清抗体滴度降低、细胞内DNA和RNA吖啶橙荧光色阳性率减少;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减低血清溶菌酶的活性,提示豨莶草水煎剂对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③抗病毒作用:本品煎液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

④抗血栓作用:静脉注射对家兔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后的血流恢复有促进作用。

⑤抗炎作用:毛豨莶萜醇酸及毛豨莶萜二酸有抗炎作用。豨莶草甲醇提取物有明显抑制炎症模型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趾肿胀的作用,能延长热痛试验中小鼠舐[shì]后足的时间,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次数。

⑥血管舒张作用:毛豨莶提取液能使保留神经的兔耳血管舒张,并能阻断刺激神经所引起的收缩血管反应。对离体兔耳则无舒张作用,因而其血管舒张作用是通过阻断交感收缩血管神经的影响产生的。

⑦促进皮肤创口愈合:豨莶草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显著;豨莶草甲醇提取物外涂对实验性大鼠皮肤损伤有加速修复作用。具有促伤口愈合作用,其促修复作用可能与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

⑧抗癌作用:豨莶草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

苦,寒。归肝、肾经。有小毒。

祛风湿,通络,降血压。适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膝无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神经衰弱,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疟疾;外用适用于疮疖肿毒。

9~12g,鲜品30~60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无风湿者慎服;生用或大剂应用易致呕吐。

(1)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

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切碎晒干,炒,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子)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

(2)疬风脚弱:

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熟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豨莶丸)。

(3)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謇[jiǎn]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

豨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条,人参、黄芪、枸杞子、川萆薢、炒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4)疟疾:

豨莶草(干品)50g。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全展选编·传染病》。

毛梗豨莶(少毛豨莶、疏毛豨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Makino的茎叶被柔毛。头状花序基部苞叶稍窄呈条形;花梗疏生平伏短柔毛而无腺毛;头状花序径10~18mm;舌状花长约2mm。果实较小,长约2.5mm。产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及云南等省,与前两种同作豨莶入药。毛梗豨莶全草中含豨莶新苷(neodarutoside),豨莶精醇(darutigenol),豨莶苷(darutoside)。

毛梗豨莶与海州常山以1:2混合的水煎剂10g/kg给大鼠口服,对大鼠鸡蛋清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但单味毛梗豨莶水煎剂则无明显抑制作用。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草药对症图谱》豨莶草

豨莶草:別名:镇静草,感冒草,苦草,狗咬癀,粘糊草,风湿草。

采收期: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用部分:全草(地上部分)。

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入肝、心、肾经。

全草:可清热平肝、镇静安神、解毒、截疟、利关节。

风湿关节痛,风湿疼痛,四肢麻痹,筋骨不利,中风半身不遂,风疹,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头晕,头痛,瘫疮肿毒,皮肤风疹,湿热黄疸,急慢生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心烦,健忘,神经衰弱,失眠。

干品11.3~30克,鲜品37.5~75克,水煎服。

不得用铁锅煎煮,用量不得过量,以免起呕吐。阴血不足者慎用,因为含有豨莶苦味质。

经性头痛:

豨莶草根56.3克,夏枯草15克,蒲公英15克,金

针根11.3克,半夏9.4克。

用法:水7碗煎3碗,当茶饮。

2.高血压症:

豨莶草30克,枸杞根皮15克,夏枯草15克,野

菊花11.3克,山葡萄30克。

用法:水煎2次服用,每日1剂。

3.高血压病或高血压引起的半身麻木:

豨莶草30克,桑寄生11.3克,夏枯草18.8克,牛膝11.3克,千斤拔18.8克。

用法:水4碗煎1碗,渣以水3碗煎1碗,分2次服用。

4.风湿性关节炎:

豨莶草15克,大血藤18.8克,桑枝11.3克,威灵仙9.4克,海桐皮18.8克,络石藤18.8克。

用法:水4碗煎1碗,渣以水3碗煎1碗,早晚各服1碗。

5.风湿筋骨疼痛、手脚麻木等症:

豨莶草22.5克,海风藤15克,桑寄生11.3克,威灵仙11.3克,桂枝15克,红骨掇鼻草根18.8克。

用法:水5碗煎2碗,早晚各服1次。

6.神经衰弱:

豨莶草.5克,米酒60毫升。

用法:将豨莶草清水洗净,去水分。喷洒米酒,蒸熟晒干,研成细末,每服8分,开水送服,每日服3次。服用半个月。

7.神经衰弱、失眠:

豨莶草配钩藤、苍耳子等同用。

8.蜘蛛咬伤

鲜豨莶草37.5克。

用法:将鲜品豨莶草捣烂外敷伤处。

9.疮痈:

豨莶草配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

10.风疹、湿疹:

豨莶草37.5克,千里光37.5克,虎杖37.5克。

用法:加入水煎外洗患处。

11.急性传染性黄疽型肝炎:

豨莶草合茵陈蒿汤同用。

12.黄疽型肝炎:

豨莶草18.8克,茵陈18.8克,咸丰草11.3克,栀子根11.3克,六角英18.8克。

用法:水煎服。

13.恶疮、瘫肿、疗毒、跌打损伤:

鲜豨莶草18.8克,红糖18.8克。

用法: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敷3日。

备注:此方有拔消肿、止痛、止血、生肉之功效,亦治金疮。

14.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疽型肝炎:

豨莶草93.8克,当归30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分2次服。有特效。

15.风湿性关节炎、脚痛、痛不定处:

豨莶草11.3克,红刺葱18.8克,一条根18.8克,蔡鼻草头18.8克,榕树须根11.3克,红骨鸡屎藤15克,白龙船花头18.8克,风不动11.3克,红骨骨消15克,苦蓝盘11.3克。

用法:水3碗,酒3碗,煎2碗,加猪脚1节,炖烂,分2次服。

16.中风后遗症、手脚麻木:

豨莶草20克,五加皮12克,防风12克,川红花40克,含羞草15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若配合针灸洽疗,效果更好。

豨莶草含有豨莶苷及豨莶苷元、豨莶苦味质,生物碱等。

药理:(1)本品水浸剂和豨醇浸剂对动物有降低麻醉其血压的作用。

(2)豨签草药性和平,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配伍海桐皮或单味使用均有效。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豨莶(豨莶草)

豨莶:异名:火签、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杴草、猪膏草、皱面地葱花、豨签草、黏糊菜、希仙、虎苍、黄猪母、肥猪苗、母油、亚婆针、棉苍狼、粘强子、粘不扎、虾钳草、铜锤草、土伏虱、金耳钩、有骨消、黄花草、猪母菜、猪冠麻叶、四棱麻、大接骨、老奶补补丁、野芝麻、毛擦拉子、大叶草、棉黍棵、老陈婆、油草子、风湿草、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参。

为菊科豨签属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的地上部分。

1.抗过敏、止痒作用:豨莶降低抗原诱导的血浆lgE水平。豨莶和毛梗豨莶水提取物均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中IL-4依赖性的IgE产生,还抑制脂多糖和IL-4激活的人B细胞产生IgE。腺梗豨莶水提取物口服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也抑制抗二硝基苯酚的IgE和二硝基苯酚-人血清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毛梗豨莶水提取物对卵白蛋白、博氏百日咳毒素诱导的系统过敏反应和血浆IgE产生有抑制作用。豨莶乙醇提取物外用可改善小鼠耳郭微循环并可提高豚鼠组胺致痒阈,有改善微循环及止痒的作用。

2.降压、扩张血管作用:豨莶水浸液、乙醇-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有降压作用。提取液扩张保留神经的兔耳血管,阻断刺激神经引起的收缩血管反应。腺梗豨莶萜二醇酸十二指肠给药能使家兔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都下降,并使家兔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下降。

3.其他作用:豨莶活性部位灌服减轻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踝关节炎症等病理反应,有较好镇痛作用,增强AA大鼠T细胞的增殖功能,促进IL-2的活性,抑制IL-1的活性。豨莶煎剂腹腔注射,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活性,胸腺萎缩,脾脏重量减轻,血清抗体滴度降低,抑制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静脉注射豨莶水煎醇沉液抑制家兔血栓形成,促进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后血流恢复。豨莶甲醇提取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豨莶水或醇提物抑制单纯疱疹病毒。豨莶体外能清除稳定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有抗氧化作用。毛梗豨莶中的豨莶苷对大鼠有抗早孕作用。

1.豨莶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根及老茎,先抖下叶,另放,将茎枝洗净,润透后连叶一起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2.酒豨莶草:取豨莶草段,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适宜的蒸器内,加热蒸透呈黑色,取出,干燥。每豨莶草kg,用黄酒20kg。

3.蜜豨莶草:取豨莶草段加蜂蜜拌匀,晾半干后,置蒸笼内,蒸1小时,取出,晒干。每豨莶草段kg,用蜂蜜3kg。

4.酒蜜制豨莶草:取豨莶草叶揉碎,加酒拌匀,置蒸笼内,加热蒸2日,闷1夜,晒干,再加酒蒸,如此九蒸九晒,最后加蜜水炒干。每豨莶草kg,用陈酒24kg,蜂蜜50kg。

饮片性状:豨莶草参见“药材”项。酒豨莶草表面呈黑色,微有酒气;蜜豨莶草,微有光泽,略有黏性,味甜;酒蜜豨莶草形如蜜豨莶草,微有酒气,味微甜贮干燥容器内,炒豨莶草、蜜豨莶草、酒蜜豨莶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苦、辛,寒。小毒。归肝、肾经。

1.《品汇精要》:性寒泄,味厚于气,阴也。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2.《纲目》:生则性寒,熟则性温。

3.《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阳经。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主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1.《新修本草》:主热?[nì]、烦满不能食。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

2.《本草拾遗》:主久疟、痰瘾,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

3.《开宝本草》:疗虎及狗咬疮。

4.《履巉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

5,《品汇精要》:治中风失音不语,口眼歪斜,时吐涎沫。补虚,安五脏,生毛发,明眼目,乌髭发,壮筋力。

6.《本草蒙筌》:疗暴中风行邪,口眼歪斜者立效;治久渗湿痹,腰脚酸痛者殊功。

7.《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

8.《生草药性备要》:洗痔疮,洗疳去肿。

9.《医林纂要》:坚骨,行肝,燥脾,去热。

10.《分类草药性》:滋阴养血。

内服:煎汤,9~12g,大剂量30~60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无风湿者慎服;生用或大剂应用,易致呕吐。

1.《新修本草》:多则令人吐。

2.《本草经疏》: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脾、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而得者,不宜服之。

3.《本草述》:忌铁。

4.《药性切用》:多服燥血。

1.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疼,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

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收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2.治感受风湿,或人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

地梧桐(俗谓臭梧桐,不论花、叶、梗、子俱可用,采取切碎晒干,炒,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子)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济生养生经验集》豨桐丸)。

3.治中风口眼歪斜,时吐痰涎,语言涩,四肢缓弱,骨节疼痛,腰膝无力,亦能行大肠气,治三十五般风:

豨莶草,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收采,洗去土,摘其叶,不拘多少,曝干,铺入甑中,用好酒和蜜,层层匀洒,蒸之,复晒,如此九次。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或五十丸,空心无灰酒下。(《万氏家抄方》豨莶丸)。

4.治高血压病:

豨莶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g。水煎服,每日1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5.治发背丁疮:

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取汁,得汗散。《乾坤秘韫》。

6.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

豨莶草(端午釆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秘韫》。

7.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杖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世医得效方》。

8.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

皱面地葱花(豨莶草花)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百一选方》。

9.治急性黄疽型传染性肝炎普通型:

豨莶草30g,山栀子9g,车前草15g,广金钱草15g。加水0ml煎至ml,分2次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10.治慢性肾炎:

豨莶草30g,地耳草15g。水煎冲红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11.治神经衰弱:

豨莶草15g,丹参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12.治肠风下血:

豨莶叶,酒蒸为末,炼蜜丸。每服9g,白汤下。(《本草汇言》引《方脉正宗》)。

13.治风热上攻,牙齿疼痛:

豨莶草,霜后收之,晒干为粗末每用三钱,以滚汤泡,任意漱之,醋煎尤妙。《古今医统》。

1.《本草图经》:豨莶,夏采叶暴干用。近世多有单服者,云甚益元气。蜀人服之法……采其叶,去根、茎、花、实,净洗暴干,入甑中层层洒酒与蜜,蒸之又暴,如此九过则已,气味极香美。熬捣筛,蜜丸服之。云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诸州所说,皆云性寒有小毒……惟文州、高邮军云性热无毒,服之补虚,安五藏,生毛发,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服用之。去粗茎,留枝、叶、花、实蒸暴。两说不同,岂单用叶乃寒而有毒并枝、花、实则热而无毒乎?抑系土地所产而然邪。

2.《纲目》: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3.《本草经疏》:豨莶,阳草也。感少阳生发之气以生,故其味苦寒,不应有毒,乃入血分,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也。湿热盛则生,湿则烦满不能食。春生之药,本合风化,风能胜湿,苦寒除热,故主之也。经曰:地之湿气,盛则害皮肉筋脉,故苏颂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痛,腰膝无力,及行大肠气;成讷用以疗中风;张泳用以轻身驻颜。效已著于曩代,功复见于今时,妙在走而不泄,香可开脾,邪去身安,功力斯倍矣。

4.《本草通玄》:豨莶,苦寒之品,且有毒,令人吐,以为生寒熟温,理或有之,以为生泻熟补,未敢尽信。岂有苦寒搜风之剂,一经蒸煮,便有补益之功耶?世俗以慎微《本草》誉之太过,遂误认为风家至宝,余少时亦信之,及恪成修事,久用无功,始知方书未可尽凭也。古人所谓补者,盖以邪气去则正气昌,非谓其本性能补耳。

《本草述》:有云,豨莶制如法,大益气血,四肢不遂,大有功。又曰:古方愈风汤、四白丹,药多辛散,恐非类中所宜。半身不遂病久,补气血、化痰药外,更常服豨莶丸佳。又云:口眼歪势缓者,豨莶尤佳。合而参之,则此味止宜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症似不能疗中藏奄忽之证也。盖中藏证是阴不能御阳,风火相煽,致阴已离阳,所谓升降息而气立孤危者也,至是以索益元气之剂,以求生于万一,毋亦后时而济于存亡之数乎?固不得责其效于兹药也。“凡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外因风湿者,生用,不宜熟;若内因属肝肾两虚,阴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

豨莶果《浙江民间草药》

为菊科豨莶属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果实。

夏、秋季采,晒干。

驱蛔虫。主治蛔虫病。

内服:煎汤,9~15g,早晨饭后煎浓汁顿服,连服2日。

豨莶根《滇南本草》

为菊科豨莶属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根。

秋、冬季采挖,切断,鲜用。

祛风,除湿,生肌。主治风湿顽痹,头风,带下,烧烫伤。

1.治风湿顽痹,腰膝酸楚:

豨莶根60~90g,同猪脚(七寸)一只,黄酒g,酌加水煎,分2~3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头风剧痛:

豨莶根60~g,合萱草、蒲公英、浙贝,水煎代茶频服。《泉州本草》。

3.治火烧伤、烫伤:

鲜豨莶根酌量,洗净,捣细,调花生油或麻油敷患处。《泉州本草》。

4.治狂犬咬伤:

豨签根和水煎,当茶服。并取鲜叶茎适量,和红糖冷饭,共捣烂敷患处。《间南民间草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rb/6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