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ytysbz.com/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山中问答》,大致意思是:“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如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城市人口密度大,空气环境质量差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总是给人以疲惫和浮躁的感觉,喧闹的城市让人疲惫的心情无处释放。然而在咱小岛就有一处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胜境,是一处回归自然,亲近山水释放心情的好去处——蟠桃峪。蟠桃峪村全貌,图片自网络蟠桃峪位置图,自民国《临榆县图》蟠桃峪村位于秦皇岛市柳江盆地东南边缘,石河下游,燕塞湖上游。在海港区石门寨镇东南5.2公里,交通便利,从市区出发沿长城旅游公路半个小时车程即可到达。蟠桃峪又名蟠道峪,据《抚宁县地名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公元年——年),刘姓由山东迁此沟落户。因其山中有一古寺名叫蟠桃寺,从寺取庄名得名蟠桃峪,沿用至今。”一听名字就让人有和王母娘娘蟠桃园的联想。传说,孙悟空掌管蟠桃园时,他满心欢喜,每天专摘又红又透的蟠桃来偷吃,吃着那一个,又看到下一个,常吃上一口就扔掉了。据说有一只蟠桃被孙悟空扔到了人间,落到了蟠桃峪。这只蟠桃留恋人间的美景,就化作了一座山脉,形如蟠桃,人们叫它蟠桃山。有一僧人见此地有蟠桃山,且山环水绕,白云悠悠,环境清幽遂建一寺,取名蟠桃寺。年左右,蟠桃寺在雨夜里倒塌,至今只有一片瓦砾记录着这段神奇的故事。手指崖,据《临榆县志·舆地编·山水》所载:“手指崖在石门寨南山巅,一柱撑空,孤高峭直,形如手指。”蟠桃峪峡谷风光春夏时节走进蟠桃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远处青翠俊秀的山川,近处整洁干净的街道、房屋和清澈见底的河水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再前行空气越发清新,沁人心脾。村中农家小院里的花香、菜香、瓜藤下茶椅向我们招手示意。行至河旁登上竹排,游荡水中,白云、蓝天、青山、碧水的相互映衬之下好似在画中游。沿石河下行至峡谷中,两岸奇峰怪石神态各异,松风飒飒,一步一景。河道蜿蜒曲折,河中水鸟觅食或振翮高飞,微风袭面,越发舒服,令人陶醉忘返……
《临榆县志》所载蟠桃寺遗址
蟠桃寺古松,本地称为:“旗杆松”、“擎天柱松”,树种为油松,树龄:约年,胸围厘米,树高23.5米,为秦皇岛市境内第一高古松。
山水幽地僧人尽占,在蟠桃峪石河峡谷附近就有蟠桃寺、山门寺、团云寺三座古寺。其中蟠桃寺周围景色最幽,周围林木茂盛苍翠,时常可见云雾缭绕其间、盘旋不去的美景。而今寺庙已废,残垣断壁,仅剩一块碾盘和庙前的一株高23.5米的蟠桃古松。从遗址上看,仍可追摹古人选择清净修心之所的良苦用心:在山坳间的一处平地上,只有一侧可以进入,三面环山,山梁不高,但足以遮蔽尘世的喧嚣。整体上看,寺庙仿佛处在一只巨大的半握佛掌之上,不远处的河水流过。山是坚强的、刚健的,水是柔美的、温柔的二者相遇注定是美好的、幸福的、快乐的二者的配合也总是会绘画出幽美的画卷,清澈的山泉水穿过长城关口流入石河汇聚蟠桃峪和这里的俊秀的山川相遇造就了桃峪美景。空中俯瞰河道蜿蜒曲折犹如腾蛇舞动穿梭于蟠桃峪峡谷之中,奔向大海。蟠桃峪村近些年来凭借地理、幽美的景色、较高的深林覆盖率、清澈的河水、优质的空气,整洁干净的村庄,可口的农家饭菜等优势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吃农家饭、婚纱摄影、户外拓展等,现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年、年蟠桃峪村连续两年被评为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工作先进村。年,蟠桃峪村更是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临榆县志》所载桃峪幽谷,读书人向往的地方,古时多有文人吟诗赞美这里的美景。《临榆县志》记载:“蟠桃寺,明,冯公时泰,刘公复礼俱读书其中。”行走在蟠桃峪峡谷中置身好似在画中游,时常激起文人陶醉其中,禁不住吟诗赞美蟠桃峪美景。乾隆《临榆县志·胜境图》《临榆县志》所载蟠桃峪地处石河下游,其河水量充沛、树木丛生,春夏之季大量的河水蒸发和海洋气候、陆地气候的交互作用之下常常形成云雾徘徊于山川之间凝聚不散为一道自然胜境被古人美名曰─桃峪停云。“桃峪停云”古临榆(渝关)二十四景之一,且有文人诗篇载入志书中,其景能列入县景之内可见一斑。又因明清之时蟠桃峪归属于山海关(山海关旧称渝关、清朝时称临榆县)管辖故名“”临榆二十四景——桃峪停云。”桃峪停云赤鱼汀
据当地老人讲:“蟠桃峪下游有赤鱼汀,临岸有巨石一块,如屋檐状,水浅时仅没足背。里面有石碑一方,记载:清朝道光年间秦皇岛周边村庄,80余村求雨一事。当时大旱,月余无雨,禾苗干枯,百姓恐慌。数十村庄商议集资请道士做法求雨,道士在赤鱼汀搭台祈天求雨,次日即下大雨,普降甘霖,旱情逐解,为了纪念,立碑为证,上面刻有村名及求雨经过。”太子坟
在蟠桃峪村口北山有个叫东宫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太子坟。据说,当年清朝康熙皇帝扮成一个普通老百姓,下来私访,体察民情。这一天,他来到花野村(蟠桃峪邻村),走得精疲力尽,又渴又饿,天又快黑了,就打算在这个村住一宿,第二天再走。可是,到谁家去呢?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了下来。这时,从一个院子里蹦蹦跳跳地跑出来一个小男孩儿。这孩子十一二岁,圆圆脸儿,大眼睛,一副讨人喜欢的模样儿。小孩儿看到康煕坐在石头上,眨眨大眼睛,歪着头问:“老爷爷,您怎么了?”康熙看到小孩对他一点儿也不认生,也挺喜欢他,就笑着说:“我走累了,歇一会儿。”“天都快黑了,您回家不害怕吗?”康熙说:“我家离这儿好远呢,今天回不去了。”小孩一听,想了想说:“老爷爷,上我家吧,让我妈给您做饭吃。”说着,拉起康熙的手就走,康熙也就随小孩走进了院子。这时,屋里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正在做饭。小孩喊:“妈,这老爷爷回不去家了,我把他领咱家来了。”那妇女听见喊声,赶紧从屋里出来,看到小孩领着个生人,就问:“老先生,您到哪去儿呀?”康熙就顺口告诉她要到哪去,说是从这儿路过,天黑了,走不动了,想在这儿住一晚上。那妇女一听,赶紧说:“老先生,快到屋里坐吧,咱家虽说没什么好招待的,住几天管您吃饱饭还能行,您快先到屋里歇会儿。”康熙听了这番话,连连向那妇女道谢。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就端上来了,苞米茬子粥,炒豆腐渣。康熙没见过这东西,就问叫什么。那妇女告诉他,这是“白玉粥,雪花菜”。康熙饿坏了,这饭菜吃起来觉得特别香。吃过饭,他们坐在一起拉家常。那小孩便坐到康熙身边,一会给他捶腿,一会给他捶腰,把康熙乐得眉开眼笑,一高兴,就说:“这孩子真懂事,干脆给我做个儿子吧!”那妇女一听,赶紧叫孩子给康熙磕头。这样,小孩就成了康熙的干儿子。第二天,吃过早饭,康熙就告别了这母子俩上路了,临走时,给他们留下了不少银两。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康熙在宫里整天山珍海味吃腻了,便想换换口味。他突然想起了两年前吃过的“白玉粥,雪花菜”,就吩咐御厨去做。可是,做了一样又一样,就是不合康熙的口味,他气坏了,下令要给御厨们治罪。厨子便请太监求情,太监又请娘娘,娘娘便去见皇上,小心翼翼地问他是在什么地方吃的,什么人做的。后来就派出钦差到下边去找做那饭菜的人。按康熙说的,他们一直找到了花野村,真的把那妇女找到了。那妇女被带到皇宫,不知犯了什么罪,吓坏了,见了皇上,只顾磕头。皇上赶紧赐坐,问她:“你还认识我吗?”那妇女也不敢拾头。康熙说:“你还记得两年前你家去的一个老头子吗?”听到这儿,那妇女才知道那天孩子领家去的原来是皇上。她又赶紧磕头请罪。康熙笑笑,对她说明了叫她来,是想让她做当年吃的“白玉粥,雪花菜”。那妇女赶紧让人找来东西,亲自给康熙做好了,端了上来。康照一看,果然跟两年前吃的一模一样。但是,他吃了一口,却皱起了眉头,觉得不是当年的味道。这时,那妇女在旁边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唉,万岁呀,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呀!”康熙看了看那妇女,刚要发怒,却又突然点点头说:“对,对,对!”就叫人把饭菜端了下去。这时,康熙突然心血来潮,问起了他那干儿子。那妇女流着泪告诉他,一年前,那孩子得了场大病死了。康熙听了,觉得这妇女和那小孩着实可怜,又念及当年对他的热情招待,就传旨,把那孩子立为太子,并为他重新修坟,厚礼安葬。就这样,蟠桃峪上游东宫这个地方留下了一个太子坟。——(故事讲述者:陆国昌,年于上庄坨村。)桃峪停云
桃峪停云,今石门寨蟠桃寺,清时为安民寨地方经营。光绪、民国《临榆县志》记载:“蟠桃峪三面皆山,禅院清幽,园林葱郁,云行其间,为之停留不去云。”
桃峪停云清·陆开泰古寺深藏引棘扉,雨余花发景霏微①。频惊桃艳因风落,长抱晴云作帐围。疑是香浓僧入梦,更愁月淡鹤忘归。依依别后东回首,犹带轻烟绕客衣。载《永平府志》、乾隆、光绪《临榆县志》。
陆开泰,清乾隆年间苕溪人,贡生,生平不详。
───────
①霏微:飘洒,飘溢;蒙蒙细雨;迷雾。
桃峪停云清·王一士
重峦深处隐松扉①,常见轻云掩翠微。
每作奇峰添黛色,不随好雨散天围。
穿林野鸟藏阴宿,碍径山僧拨路归。
昨日方来名胜地,苍茫尽觉湿裳衣。
载光绪、民国《临榆县志》。
王一士,字诺人,临榆人,清嘉庆二十三年恩贡生。以教谕候选。家道小康,不营仕进,下为著述,问字者常盈门。讲书重躬行,文章主八家,不斤斤于时墨。弟侄窃其余绪以取科名。年逾八旬,无疾而终。
───────
①松扉:松门,柴门。
桃峪停云
清·王芳毓
谁将玉叶故停留,三面皆山气自收。行见深林腾翠郁,坐来禅幄敛清幽。苍松百尺环阶峙,碧水千寻共石流。窃拟桃源灵境似,春来多少异花浮。载光绪、民国《临榆县志》。
王芳毓,铁岭贡生,康熙二十二年任山海卫训导。
蟠道峪
蟠桃峪又名蟠道峪,在鹰窝山西北,距城西北三十五里,林峦苍秀,岭路崎岖,多栽桃杏,春中花发,烂如霞绮,有寺名“蟠桃”,昔人常读书其中。
蟠道峪清·钟和梅
绿净红酣不染尘,峰回路转欲迷人。
梦中曾作桃源客,塞上重逢杏苑春。
但遇青山留宿诺,未归盘谷负闲身。爱花差拟河阳①令②,休沐能来不厌频。
钟和梅,浙江海宁进士,乾隆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任临榆县知县,主修乾隆二十一年()《临榆县志》。
───────
①河阳:县名。汉置,属河内郡,直至明废。
②河阳令:指晋潘岳,字安仁,晋中牟人,泰始中武帝躬耕籍田,岳作赋美其事,才名冠士,为众所疾,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勤于政绩,县中满种桃李,人以为美谈,累迁给事黄门侍郎。赵王伦辅政,孙秀为中书令,遂被诛。为文词藻绝丽,尤长于诔。
游蟠桃寺清·刘允元
入口观不尽,登临趣尚多。
苍松环寺立,溪水绕村过。
月阔听山静,林深思鸟歌。
涛声疑海上,春雪压岩莎。
载康熙《山海关志》、乾隆、光绪、民国《临榆县志》。
刘允元(—),字虞卿,清顺治时山海庠生。通明经史,博览群籍,工词翰,精文章,善草书。赋性忠诚,事亲至孝,不慕名利,居(山海关)城西刘家庄。
春日游桃花庵
清·李养和
庵里夭桃胜锦红,年年歌舞醉东风。
花开花谢春长在,人去人来岁不同。
流水有源终入海,白云归洞又横空。
回翔绣岭多啼鸟,似说荣枯紫陌中。
载乾隆、光绪《临榆县志》。
李养和,字恒斋,雍正八年岁贡生,博学能文,诗有晚唐风格。书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笔意秀逸,著有《恒生诗草》。
参考资料:《临榆县志》《抚宁县地名志》《秦皇岛名村名镇》《抚宁民间故事》《秦皇岛古诗集注》等。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