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孝别开生面的演讲

吕永孝

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举国上下一片忠字化大海洋。除了军事领域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得给文革让路、开绿灯。

风靡一时的毛泽东思想讲用团比比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种级别的、各种领域的、各种形式的讲用团层出不穷。他们游走在城乡之间,工厂的工作可以停但讲用不能耽搁。农村的农活可以停但讲用不能取消。一开始,讲演者用自身的经历与毛泽东思想对号入座,讲一讲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的心得体会。讲一讲自己做过的好人好事或者是模范、英雄事迹。真实可信,感人至深,向他们学习的也大有人在。久而久之,讲演者也就形形色色啥人都有了。由讲演演变成了讲故事,其内容也不那么真实了,更有甚者张冠李戴,把别人的事迹冠冕堂皇的说成了自己的。把最初的宗旨大大的打了折扣。

记得在某个盛夏的午后,趟地的牛马犁杖在老板子的吆喝声中陆陆续续的出发了。男女社员们也在“打头的”的带领下即将下地。所谓的“打头的”就是领着社员们干活儿的,由他来掌握作息时间,铲地时他铲第一垄,割地时他也是割第一垄,每天多记两个工分儿。

当时正值“五月人倍忙”的关键节点。因为雨水勤、草苗儿一齐长,社员们起大早贪大黑的抢农时,生产队长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上级传来了“圣旨”,说是马上就要来一个讲用团“传经送宝”进行演讲,必须抓紧时间做好接待工作并动员全村的男女老幼热烈欢迎、认真听讲。

生产队长不敢怠慢,马上叫小马官儿骑上一匹快马把趟地的犁杖追回来。小马官儿翻身上马一溜烟儿的跑了。

社员们各自找个背阴凉儿的地方坐下,生产队的领导班子成员分头行动。队长挑了八个身体强健的基干民兵搭建舞台。他们把四个大车棚子拼在一起,再固定好,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舞台。两面红旗插两边、桌椅板凳摆中间、暖壶茶杯桌上放、桌上还铺了床苫被单。大约一袋烟的功夫吧!舞台就圆满的落成了。

当时我是民兵排长兼忠字舞蹈队的队长。在我的麾下有男青年十名、女青年十名外加两个喇叭匠子。我的小队伍训练有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的口哨一响,小队伍立马集结完毕。我主要负责舞蹈队的热身工作。年轻的小队员们很有朝气,在有节奏的喇叭声中欢快地跳起了忠字舞。动作整齐划一,歌声嘹亮。不怕日晒的乡亲们围拢来看热闹。

妇女主任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走东家串西家,求爷爷告奶奶的做动员工作,上至白发苍苍、下至开裤裆,有病的除外,其它人等凡是能走动的一律倾巢出动,参加欢迎的队伍并听取演讲。

欢迎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两面红旗前导,毛主席大像框居中,后面是载歌载舞的忠字舞蹈队。队员们英姿飒爽,身着清一色的仿军装,头戴军帽,肩上斜挎着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兜儿,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手里举着精装红皮儿的毛主席语录本儿。可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喇叭声声、舞姿翩翩。再后面就是全体社员和老少乡亲,拖娘带崽儿的群众掺杂其中。队伍出村之后分列在通往大队部的大道两侧。声势浩大前所未有,那真是人如海歌如潮、喇叭声声红旗飘哇!

等了大约一个来小时也没看到讲用团的影子,焦阳下的人群开始了骚动。孩子们的哭闹声、老妇们的叱骂声、声嘶力竭的喇叭声交织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支闹心巴啦的交响乐曲。

就在这时,一个娃娃喊了一嗓子:“你们快看哪!来啦!”我顺着娃娃手指的方向一看,可不是吗!在三里以外大队部的方向隐隐约约的飘过来一面红旗。有了盼头,骚乱的人群逐渐的安静了下来。谁知那面带着希望的红旗又急匆匆的返回去了。人群再一次的骚乱,好在时间不长,那面带着希望的红旗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后来才知道是他们忘带了毛主席语录本儿了,又急匆匆的回去取。

讲用团越来越近了,当人们看清楚时不由得大失所望。好大的一个团哪!原来就俩个人而且还都认识,他们都是后屯的两名普通社员。男士团长赵焕江手里举着一面红旗,女士付团长王桂英双手捧着一个毛主席像框载歌载舞款款而至。欢迎的队伍也随之起舞,忠字舞一直跳到生产队院子里才掩旗息鼓。

这时被紧急召回的牛马犁杖像归航的小船似的参差不齐的停靠在院子里。他们还急着要去趟地所以牲畜们也都没有卸套,它们幽闲的互相肯着痒痒。老板子们坐在爬犁架子上斜靠着马槽天南地北的闲扯片儿拦。

欢迎讲用团的庞大队伍一涌进院子里,原本就不太大的院子就显得有些拥挤了。生产队的窗台上、马槽上、车辕子上、爬犁架子上坐满了观众。好在太阳已经偏西,气温不再像正午那么炎热了,没捞到座位的社员、乡亲们就面对着讲台席地而坐。

二位团长登台落坐、茶罢落盏,团长赵焕江从桌子上拿起一本《毛泽东选集》单行本儿《纪念白求恩》熟练的朗读起来。口才不错、吐字清晰,看来是有备而来。一篇文章读过,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团长大人款款落坐,看书品茶。

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啃痒痒的畜牲们不再那么安分了。畜牲就是畜牲,在田里拼命的拉犁也就那么地了,一闲下来就邪门儿歪道儿全来了。一匹儿马子(公马)拉着同一付犁杖上的另外两匹马,拖着爬犁架子、装着草料的马槽和犁杖向另外一付犁杖上的一匹发情的骒马(母马)冲了过去。那匹骒马也不知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爱情给惊到了还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有点儿难为情,始终不接受这位“帅哥”的求爱。蹶子尥得满天飞,激情四射的儿马子嘶鸣着连啃带咬。两付犁杖的六匹马带着犁杖、爬犁架子搅和在一起。老板子们举着鞭子前来解围。马的嘶鸣声、爬犁架子的撞击声、老板子的吆喝声、鞭子打马的啪啪声、观众四散逃命的哭喊声连成一片,整个院子乱作一团。二位团长在生产队长的保护下从窗台爬进了屋里。

经过几个老板子的围追堵截,忙乎了好半天,好不容易的制止住了这段很不光彩的“爱情”。生产队长把老板子们臭骂了一顿,随即命令他们赶快下地干活儿去,别再添乱啦!老板子们收拾好残局,赶着犁杖陆陆续续的走了,讲用现场又恢复了平静。

一场闹剧结束了,好在讲台没有受到冲击。生产队长重新的把群众召集到一起,演讲继续进行。惊魂未定的付团长登台开始演讲。很明显的能看到她拿书的手在不由自主的颤抖。她把手里拿着的《毛泽东选集》翻到了《愚公移山》那一页,开始朗读。由于她平时训练有素,读起文章来朗朗上口,整篇文章一气呵成,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她坐下来喝茶润一润嗓子,准备讲她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所做的好人好事和诸多的模范事迹。

团长侧脸看了看她,她依然低头喝茶,也许还是余惊未消吧!团长为了化解空场的尴尬,站起来接着演讲。

“各位红卫兵战友们!各位父老乡亲们!我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收获颇丰。特别是学习了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之后,深受感动。人家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死扶伤,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在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做了一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事,也为集体做出了一些贡献。比如说吧!生产队盖房子,在关键的时刻,洋钉不够了。我就毫不犹豫的跑到家里,把家里的洋钉全部无偿的奉献给了生产队,生产队的房子顺利的竣工啦!”

他的演讲在最后一句把声调拉得特别长而且嗓门儿也特别高。观众们的掌声再次响起来。

就在这时,天不作美。一声炸雷,瓢泼大雨如注。各位看官四散避雨,二位团长再次从窗户爬进了屋里。

雨过天晴时已是日暮西山。二位团长挽起裤脚,提着鞋子、扛着旗子狼狈不堪的趟着泥水一步一滑的回家了。来时风风光光、去时如鸡落汤。这场一波三折的演讲就这样拖泥带水的落下了帷幕。

就这样,在农活儿倍忙的季节、在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百十来劳动力一下午的宝贵时间白白的浪费掉了。

不过,收获还是有的。驻村的工作组长拉着生产队长的手,肯定了我们生产队的领导班子的接待工作和组织工作都做得非常到位,安保工作尤其突出。在紧要关头临危不乱、指挥有方,讲用团的成员以及广大群众安全无恙。

生产队长哭笑不得的把手抽了回来,用手背揉着红肿的眼睛不知如何应答。

我衷心的感谢那啼笑皆非的年代!是他给后来人留下了诸多荒诞幽默的故事。再见了!那段可爱的历史。

年3月24日

吕永孝年出生。毕业于丰乐中学。先后在银河大队、新民乡、绥化经商。现居住绥化北林区鸿嘉花园D—11栋3单元室。

庆安人民文化宫旧照(摄影薛存中)

陈年往事的记忆相关阅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st/7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