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志中台

局部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4126.html

文白对照清涼山志

清涼山志卷二

中台

原文请阅读上一期

译文:

中台高三十九里,台顶平坦宽广,周长五里。也叫翠岩峰,山巅峰峦雄奇辽旷,翠绿的烟霭浮在空际,因此以翠岩峰为名。与西北二台接臂相连,向南眺望晋阳,向北俯瞰沙漠塞外。山间有五条溪水发源,二条溪水向左注入清水河,三条溪水向右从西台流下,流出峨口,汇入滹沱河里。《水经》说:“峨谷的水,从中台流出。”就是指此而言。万仁甫诗:“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中台的灵迹有三十二处:

灵鹫峰:在中台东南面支出的山上,现在叫菩萨顶,很象西天的灵鹫山,所以借灵鹫山做名字。正秀诗:“大士栖灵地,何缘得共登。光中披梵夹,象外见真灯。举杖风堪御,腾身虚可凭。人天相接处,知是最高层。”镇澄诗:“青山存白社,寂寞隔尘寰,钟磬丹霄外,楼台翠霭间。鹤依双树老,僧共野云闲。却识曼殊面,还应过别山。”

甘露泉:在中台的右面。

大宝塔:在灵鹫峰前面,五峰的中间。东汉时摩腾睁开天眼,看见这里有阿育王所建造的佛舍利塔。这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加以修饰。明神宗万历年间,神宗母亲李太后又重加修建。高耸入云,有神灯夜里照耀,是清凉山第一胜境。晋阳王道行诗:“浮图屹立奠坤仪,从此群山势尽卑。百丈高僧无我相,万年天子竟檀施。轮光遍入星河影,金色浑成世界奇。借问曼殊何处是?欲从言下决狐疑。”镇澄诗:“浮图何缥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

佛足碑:在大宝塔左侧,按《西域记》说:“摩揭陀国波吒駦精舍有块大石,释迦牟尼佛在上面遗留下一双脚印,长一尺六寸,宽六寸,两个脚印上都有法轮像,在十个脚趾头上现出花纹,还有汉文的卍字以及宝瓶、鱼、剑,光彩灿烂。过去佛陀向北到拘尸那城,准备在那里圆寂,回头看摩竭陀国时,脚踩在这块石头上,对阿难说:‘我今天最后留下这对脚印,拿它展示给众生,有能见到这脚印的,就会生出大信仰之心,如果瞻礼供养,能消除无量数的罪孽,永远生在佛前。’云云。后来那些邪门外道之人出于嫉妒之心要想铲除这对脚印,脚印反而更加明显。这样除去又显经过八次,文理光彩依旧。”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法师从西域画下佛足图带回来,唐太宗下旨让将佛足图刻在石头上存在祖庙里,以保佑国家。到明神宗万历壬午(年)年的秋天,少林寺继承住持威县的明成和德州的如意,有天晚上一个梦到莲花,一个梦到圆月出现在塔上。醒来后各自说了自己的梦,感到很奇怪。等到天亮,少室山僧人正道带来佛足图赠送。打开一看,看到是双轮印相,高兴地说:咱们梦到的是真梦呀!”于是倾囊而出,又向大众化缘募捐立碑,这天是七月十六。这天晚上,众人听到空中有珠佩杂乐之声,到屋外看时,只见神灯点点,这是佛菩萨在嘉奖称赞。镇澄赞:“巍巍大雄,浩劫忘功。神超化外,迹示寰中。刹尘混入,念劫融通。开兹觉道,扇以真风。竭诸有海,烁彼空朦。岩中留影,石上遗踪。碎身途玉,永益群盲。稽首佛陀,悲愿何穷。”

文殊发塔:在大宝塔东侧。以前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明神宗万历年间方广道人重修。重修时见发色好象金子,不同的人看到的有黄有黑不一样。法本赞:“昔有褴毵女,领犬复携儿。入众乞辰斋,既得还索之。我固无贪妒,愍尔多嗔痴。个中无是物,何必生嫌疑。飞空明玉相,断发留金丝。大士乘通去,灵迹万古遗。绀塔凌云霄,慈光破世迷。稽首大智王,神功不可思。”

般若泉:大宝塔前左畔。唐朝僧人慧潜在这里结庵,每天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过了一段时间,诚心感动,庵的旁边涌出泉水,因此叫般若泉。喝这泉水的人能增长智慧。觉玄诗:“般若池边止渴时,山瓢一吸乐何支。尘尘烦恼俱消歇,无限清凉说向谁?”

杂花圃:大宝塔前,唐末时改筑成戒坛,现在是空地。凤林谷:中台东面的西谷。

西天洞:在凤林谷的北岭上。

梵仙山:在中台东南三十里处,是中台的案山。过去有五百仙人,采食菊花成仙。秋崖诗:“爱玩吾家紫府山,溪云老树共僧闲。乾坤谩说蓬莱异,闻者虽多达者难。”觉玄诗:“山头紫气日长浮,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

井沟:在梵仙山西面。

杨柏谷:在井沟南面。

九龙岗:在中台南面,邻近竹林寺。

令公塔:在九龙岗上,宋朝的杨业尽忠死后,他的儿子五郎收骨建塔。镇澄诗:“山色苍苍锁暮烟,令公遗塔白云边。将军忠义乾坤并,千古清标尚凛然。”

竹林舍利塔:在中台南面的竹林寺前,明宪宗成化年间,耕地的农民耕出一个石椁,里面放着银匣,银匣中有个琉璃瓶,琉璃瓶里放着舍利数百粒,光色璀灿。是宋朝僧人云宗藏下的。明孝宗弘治年间,北京姓穆的人建塔。明世宗嘉靖年间,古灯重修。

竹林小像:竹林寺一个佛龛里有许多小佛像,精巧入神,实在不是人的能力所能造作的。镇澄赞:“无边浩荡春,寄之在纤草。万里长天色,印之于盆沼。佛身等太虚,促之在微渺。至道无古今,圆通绝大小。一龛藏法界,神功自天巧。稽首共瞻仰,谁识衣中宝。”

清凉谷:在中台南面四十余里处。

古清凉:在清凉谷中,僧人法聚建构了寺院,翰林顾绍芳诗:“窈窕回峰众木阴,凭陵双屐暮云深。千盘磴里开僧寺,万壑泉中出梵音。室利西来曾示迹,清凉此地足栖心。亦知世网终成幻,一钵何年倚道林?”

清凉石:在清凉谷山岭西畔,厚六尺五寸,周长四丈七尺,面方平正,有天然花纹彩斑。有时能容纳好多人而不显窄隘。古时候曾经有个头陀趺坐在上面,为大众讲说佛法,梵音琅琅,异状围绕,看上去让人惊怕,走近时却没有了。后人把他坐过的石头,叫做曼殊床。杨彩诗:“禅林此石自何来?胜迹长留说法台。独伴白云迷岁月,寒风暑雨任摧隤。”镇澄诗:“一方灵石倚山峦,劫火曾经体正完。造化刻雕文藻丽,风云磨拭玉光寒。瞻依尽灭多生障,摩触能令万世安。更有一般难信事,包容法界未为宽。”

清凉泉:在清凉谷的北岩。真觉诗:“迸珠鸣玉下危巅,上有清凉没底泉。涓滴尚能消热恼,百川虚作浪滔天。”

罗汉洞:在清凉谷的北岩畔。真觉诗:“清凉自是圣贤居,现有文殊领圣徒。洞室镇常闲说法,游人还听解知无?”

清凉桥:在中台南溪上。

万年冰:在中台东面山脚下。有冰数丈,夏天从来不化,那地方多是修静的人所居。

寒山石:在中台东南三里左右的地方。

玉花池:在中台东南山脚下。过去有五百梵僧在这里过夏,水池里生出白莲花,坚硬莹洁好象玉石。代州州官把池子砌起来,称做玉花池。觉玄诗:“何代池开白玉花?香风拂拂散天涯。云行尊者飞空去,万古芳声不浪夸。”

伽蓝沟:在中台的西北面。

万圣浴池:在中台北台二台之间,古时候有涌出的泉水,澄洁可爱。游人到这里,在天光云影之间,有时看见天仙、沙门、莲花、锡杖等相状。有的人们认为这是菩萨洗浴的地方。所以四方的民众,在盛夏时很多人拿着鲜花、手巾投进去。后人把泉水处修凿为方形砌成池子,建构了凉亭保护,这样一来反而再看不到仙灵之相了。觉玄诗:“六月中台既望期,圣凡交会在斯时。想应千佛同来此,一夜云生澡浴池。”正秀诗:“一池清且浅,甘洁胜琼浆。能洗愚痴垢,还生定慧香。光浮千界白,色映四天苍。无以凡情测,神哉不可量。”

太华池:在中台顶上的西北角。唐朝时传说水深一丈多,古人和今天人看到的,深浅不一。站在池边看水中的影子,让人心神凝静。镇澄诗:“灵沼开云际,泠泠下翠微。虚涵千嶂碧,影落四天辉。曾盥仙人掌,还停客子机。登临春欲尽,花雨晓霏霏。”

祈光塔:在中台西南角,明宪宗成化年间,秋崖法师与晋王祈请佛,满足了心愿,所以建了塔。觉玄诗:“一上中台自激昂,却将身世两相忘。彩虹五色圆光现,人各居中不在旁。”

台中舍利塔:唐朝蓝谷法师慧祥从梵僧那里乞请到舍利若干颗,建造铁塔,将舍利放在里边,又在铁塔外建了大塔保护。明神宗万历庚辰年(万历八年,年)塔倾斜,一天晚上暴雨大雷,塔又正了。丘坦之诗:“四台环四面,金殿向中开。埋宝方成塔,祈光别有台。鸣钟千谷应,听法万人来。莫怪牛山哭,浮生真可哀。”

狮子窝:在中台西南岭,过去有人见到万亿狮子在其中游戏,万历丙戌(万历十四年),僧人智光、净立等约五十三人建构房屋结社。只让各地来的学佛之人共居,不允许子孙继承产业。紫柏真可诗:“狐兔成群白日嗥,天开此地育金毛。翦除荆棘凭君相,培植旃檀在我曹。静蔼刳心成大义,法琳张胆建清操。祖宗风格陵夷尽,哮吼扶颠敢惮劳。”司马赵国麟诗:“每过僧诵处,便觉一官轻。幽壑从吾好,浮云任世情。凭栏看鸟尽,倚杖听泉声。佳水佳山地,终当结素盟。”“古寺寒山外,钟声日暮时。开云飞鹫岭,孤月照龙池。因果高僧话,胡麻衲子炊。从来糜鹿性,归路意迟迟。”

娑萝树:清世祖顺治年间,有个梵僧指着宝塔峰说:“那里有娑罗树。”山里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山峰上飘着五色彩云,满树发光,梵僧却不见了。圣祖康熙车驾在此停留,忽然闻到异香,下旨赐名叫栴林。这是平阳王四世孙天闲健和尚中兴佛教,顿时成为宗师。

古代志书以大黄尖为北台,叶斗峰为中台,翠岩峰为南台,就成了一座山连在一起。后来因为锦绣峰灵瑞显现传扬,文殊菩萨不断化现,而且与其它四个台顶不分高下,人们大多去观仰,所以定锦绣峰为南台。这样就成了翠岩峰为中台,叶斗峰为北台。况且大黄尖,是叶斗峰的支山,比起叶斗峰来,不过是小土堆,根本不足以进入五峰之列。蓝谷沙门《古清凉传》认为中台高于北台,错误在于以古当今。依妙济法师延一《广清凉传》:“五峰之外,又有四埵。东埵叫青峰埵,就是常山,也叫无恤台,赵襄子(应为赵简子,名无恤)曾经登上这座山,因此叫无恤台。南埵叫朱明埵,就是方山李长者著论处。西埵叫鹤林埵,就是马头山,也叫磨笄山,代子夫人磨笄自杀处也。北埵叫玄冥埵,就是夏屋山,也叫覆宿山,古代帝王避暑处。”然而四埵的名号,是好事之人命名的,在佛教经典里找不到根据。五台不产百嘉,半山以上,并没有森林大树。只生香草,细软如绵。各台的山脚溪壑之间,纯生杄朱,异草杂花,不可能一一记下。这里的金芙蓉,其它山没有。至于说灵芝神药,吃了保你能看破红尘迷恋,换上仙风道骨。从古以来得到的人往往有之,然而不是肉眼所能认识的。现在根据妙济法师延一的《广清凉传》,大概记些普通的如下。名花有八种:日菊:昼开夜合。

金芙蕖:又名陆地莲。

零苓香:邢云露诗:“玉毫金相照清凉,花雨云流湿不妨。佛散妙香香满路,骚人采采入诗囊。”

鬼见愁:生在各台山脚下,能驱邪邢云露诗:“神呵诸怖远,僧定百魔休。一夜生灵草,犹令鬼见愁。”

钵囊:世人传说五百罗汉在中台野外过夏,遗留下他们的装饭钵的袋子,变成这种花。

玉仙:也叫大吉,在南台上。

天花:兰草类。生在柴木上,是台山美味。释镇澄歌:“君不见,五台山上产灵葩,山人目之为天花。多在巅崖深险处,枯木云蒸抽菌芽。厥色浑如玉,厥味薄于瓜。樵牧得之如获璧,持来献入司公衙。司公得之亦甚喜,歌筵舞席争相夸。烹羊宰鹅不足美,必得此物充珍佳。在上欲得索其下,公使展转来山家。僧吏鸣钟告其众,众闻官令惊复嗟。裹粮探求入深谷,岂辞猛虎及毒蛇。求之不得须货易,归来典却佛袈裟。昔谓人间苦尘役,偷闲学道归烟霞。岂知寂寞寒岩山,营营公事数如麻。异物有时尽,人欲自无涯。我愿君子心,如月绝疵瑕。清光遍照饥寒屋,肯令一念恣骄奢。”

异草有三种:瞢甍、足、菩萨线。

药草有二十五种:茯苓、长松、黄耆、黄精、黄莲、木瓜、大黄、桔梗、芍药、麻黄、藜芦、白芨、天麻、乌药、甘草、柴胡、百合、沙参、茵陈、回香、管仲、木贼、秦艽、苍术、细辛。

药石有一种:钟乳石。

图:五台山佛教摄影组文:(明:镇澄撰今:苏知译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st/7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