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木衣锦绣第七期知识讲堂二宁

本文选自:杨红、王时伟著

《乾隆花园皇家文化系列(三)建筑彩画研究

天津大学出版社,.12:-

有适当删减与补充

亲爱的朋友们,在年总第四期:知识讲堂(四)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宁寿宫花园独此一处的龙和玺彩画。本期我们将继续分享以“宁寿宫花园建筑彩画所体现的设计思想”为主题的精彩内容,为各位同仁及彩画爱好者做一个详细的解读,以飨读者。

1.“归政和遂初”“归隐与勤政”“隐居修行”——乾隆的归隐之意

宁寿宫花园属于宁寿宫的一部分,它是乾隆帝为自己周甲退位所建的花园。为了表明宁寿宫花园的功用,乾隆连续于中轴上布置了三座主要建筑即遂初堂、符望阁和倦勤斋,强调宁寿宫花园是为归政而建,它们构成了宁寿宫花园的主题?1?。除了在殿名上可以体现乾隆皇帝的归政思想,在主体建筑装饰上也有所体现。中轴上的三座主要建筑遂初堂、符望阁(图1)和倦勤斋(图2),都采用了清中期官式苏画,方心内都绘以真龙、夔龙纹,再配以锦纹、吉祥图案画、花草图案画、聚锦写生画、博古、花卉等活泼的纹饰。这正说明,虽然从花园的性质上来说应属于游玩场所,主题纹饰应该轻松愉悦、活泼自然,但宁寿宫花园并不是普通的花园,这些建筑的各种元素(建筑、诗文、绘画、宗教、信仰)都体现着归政、遂初、倦勤的思想,特别是遂初堂这个独立的中心院落。遂初堂及东西配殿彩画(图3)方心内主题纹饰都绘以龙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最崇高的神兽,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到明清时期,帝王都需要以龙来神化自己,所以龙成了帝王的专利,用来突出皇帝的权威。因此,龙纹代表着封建社会皇权至上、至尊的重要思想。这种龙纹与写实画的结合,同时也体现了当初乾隆皇帝建造宁寿宫花园的核心思想——把“归政和遂初”“归隐与勤政”结合起来,成为宁寿宫花园的设计主题,也使遂初堂院落成为宁寿宫花园的主要建筑。

图1符望阁彩画方心(真龙纹和夔龙纹)

图2倦勤斋彩画方心(真龙纹)

图3遂初堂及东西配殿彩画方心(夔龙纹)

其他的在中轴两侧的次要殿宇(斋、庭、轩、亭)根据建筑体量的逐渐变小以及所赋予的建筑思想的变化,其建筑装饰彩画大部分有了相应等级的纹饰变化,方心内主题纹饰以龙纹和花草图案画、山水写生画为主,再配以锦纹、西番莲、博古、聚锦、花卉人物写生画,团花和花草图案画。如乾隆皇帝用来赏临的古华轩(图4)、旭辉庭(图5)、延趣楼(图6-图7)、撷芳亭(图8)、萃赏楼(图9)、玉粹轩(图10),用来提醒自己谨慎自持,不可沉湎于享乐的矩亭(图11)、抑斋(图12),以及遂初堂垂花门(图13)等建筑,其中第一进院的赏临建筑旭辉庭彩画方心内装饰题材全部为龙纹,与建筑名称所体现的含义不符,可能是因为乾隆皇帝在此观赏早上的太阳升起而面向东方的缘由。第三进院中轴的赏临建筑萃赏楼以及西侧寓意“宁寿延年与出世”上层的云光楼,寓意“隐居修行”的下层养和精舍(图14),彩画主题纹饰为写生画、吉祥图案画,没有施绘龙纹。各院最低等级的游廊及耳房彩画方心装饰题材大部分为瓜蝶纹、拐子卷草纹,找头部分再配以聚锦写生画和花卉写生画,内容活泼。其中遂初堂东配殿北耳房(图15)、遂初堂西耳房方心彩画为夔龙、洋山水。养和精舍与萃赏楼之间穿廊彩画方心为写生山水和轱辘草。

图4古华轩彩画方心(夔龙寿字和西洋卷草)

图5旭辉庭彩画方心(真龙纹和夔龙纹)

图6延趣楼彩画方心(西番莲卷草和夔龙寿字)

图7延趣楼北游廊彩画方心(瓜蝶纹和拐子卷草纹)

图8撷芳亭彩画方心(夔龙纹和洋山水)

图9萃赏楼彩画方心(博古和西洋卷草)

图10玉粹轩彩画方心(真龙纹和西番莲)

图11矩亭彩画方心(夔龙纹和西番莲)

图12抑斋彩画方心(夔龙纹和窝金地青绿山水)

图13遂初堂垂花门彩画方心(夔龙纹和西番莲)

图14养和精舍彩画方心(窝金地青绿山水和寿山福海)

图15遂初堂东配殿北耳房彩画方心(洋山水和夔龙纹)

2.祈求“福寿延年”“儿孙满堂”——宁寿宫的总命意

宁寿宫花园清中期官式苏画的纹饰题材上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吉祥图案,它运用景物隐示吉祥,寓意极为丰富。

(一)万寿

“卍”形图案原本是佛教的一种吉祥标志,到大周长寿二年(),被定为汉字“万”。中国佛教经文解释为“吉祥万众聚集之所”,故为历代中国人所喜爱。“万”字用在飞头彩画上根据建筑等级施用“绿地片金万字(图16)、绿地绘阴阳倒切万字(图17)、二绿地黑万字(图18)”三种做法;“寿”字用在椽头上根据椽头造型,圆椽头绘“青地片金圆寿字”,方椽头绘“青地长寿字”,也有阴阳圆寿字、长寿字。但宁寿宫花园内椽头只有青地片金圆寿字(图19)。组成“万寿”即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原本是祝愿长者长寿之词,后来就成为祈祝皇帝长寿的专用词。“万”字除了使用在飞头上,还使用在箍头上。

图16遂初堂前外檐绿地片金万字飞头

图17延趣楼南游廊阴阳倒切万字飞头

图18遂初堂西值房绿地黑万字飞头

图19遂初堂前外檐青地片金圆寿字椽头

(二)万福流云

清中期海墁式苏画的抱头梁、抹角梁、垫板燕尾上较多一起使用“流云(图20-图21)、蝙蝠、万字”图案,按我国吉祥寓意的习俗,“蝠”因为与“福”“富”谐音,所以人很早就喜爱把蝙蝠作为吉祥物用于装饰艺术中。蝙蝠的造型在我国民族传统装饰艺术中,是值得骄傲的创造。中国人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变形移情手法,把原来并不美的形象变得翅卷祥云,风度翩翩,不求对称,出没于云朵之间。有的只露头尾而其腹掩于云后;有的半露半隐,意在表示数量之大,万千之意。蝙蝠嘴衔系着丝带的“卍”字,自由飞翔,穿梭在云朵之间,寓意福分无际,万代多福。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亦会像蝙蝠一样自天而降的美好愿望。寓意为“万福”,又为“万福流云”(图22-图23)。

图20矩亭上层外檐垫板燕尾绘“流云”

图21玉粹轩南次间垫板燕尾绘“流云”

图22抑斋前檐西间东缝抱头梁两端卡子内绘“万福流云”

图23撷芳亭四角抹角梁底侧面绘“万福流云”

(三)蝠磬

椽头中画“蝙蝠”和“磬”,称为“蝠磬”纹(图24-图28)。蝙蝠在上边,冲下嘴里叼着个磬,组成菱形图案。“磬”在古代是一种打击乐器,因乾隆喜爱磬,命苏州玉工制作了多枚碧玉特磬,上面雕有龙纹,在皇帝举行典礼时,设在太和殿檐下演奏。蝠寓意幸福。同时还绘制在柁头、柱头(图29-图32)、垫板(图33)、楞木底面池子(图34)、额枋找头(图35)、游廊四架梁等处。

图24旭辉庭南面椽头(蝠磬纹)

图25养和精舍椽头(蝠磬纹)

图26矩亭上层外檐椽头(蝠磬纹)

图27萃赏楼前东游廊椽头(蝠磬纹)

图28延趣楼金步檩头(蝠磬纹)

图29旭辉庭前檐明间柁头、柱头(蝠磬纹)

图30遂初堂后内檐西次间西缝柱头(蝠磬纹)

图31延趣楼二层南山前内檐明间北缝檐柱头(蝠磬纹)

图32萃赏楼前外檐东稍间柱头(蝠磬纹)

图33矩亭北游廊檐部垫板(蝠磬纹)

图34延趣楼一层前檐南次间廊内楞木底面中池子(蝠磬纹)

图35养和精舍8号间下层擎檐步内侧面檐枋找头(蝠磬纹)

(四)福寿

“蝠”和“寿”这两种吉祥图案在皇家建筑彩画中最为常见,特别是在清晚期大量绘于祝寿之所。如故宫的体和殿、储秀宫,均有光绪十年为庆祝慈禧太后50岁寿辰而绘制的彩画。宁寿宫花园清中期福寿吉祥图案主要为出现在抱头梁、穿插枋上双卡子之间的福寿团(图36-图37),是由两种图案组合的形式。还有采用写实仙桃和蝙蝠图案组合的额枋彩画找头上的锦纹,象征了福寿延年,与宁寿宫花园之“衍祺”?2?意同。

图36玉粹轩北次间南缝穿插枋(福寿团)

图37玉粹轩明间檐枋南找头(福寿团)

(五)福鹤

“蝠”和“鹤”这两种吉祥图案在清中期苏式彩画中也是常用的纹饰,如宁寿宫花园延趣楼彩画的檩枋找头上施绘的蝠鹤锦(图38)。“鹤”自古就有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的寓意,因此也是乾隆皇帝宁寿延年思想的体现。

图38延趣楼二层前内檐明间檩北找头(蝠鹤锦)

(六)寿山福海

清中期官式苏画的方心、包袱心里多使用“寿山福海”“海鹜添筹”等吉祥图案,“寿山福海”是从祝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演变而来的。如“云光楼彩画方心”(图39),在方心下端中心绘海水纹,上面放一个寿字,旁边画蝙蝠、云朵的团形图案,它利用谐音表示多福多寿的寓意。还有在景骐阁西游廊找头上放置“寿山福海”团,下端中心绘海水纹,上面放置山石,旁边画蝙蝠、云朵。再如古华轩找头“寿山福海团”(图40),这种图案在清中期各式苏式彩画中广为采用。

图39云光楼南山明间彩画方心绘“寿山福海”

图40古华轩金檩找头双卡子内绘“寿山福海”团

(七)异兽

由多种动物特征组成,并有别于自然界真实的兽类,是一种理想化的动物形象。“异”字与“益”字谐音,“兽”字与“寿”字谐音,隐含着祝贺延年益寿之意。异兽经常和蝙蝠、仙鹤、桃子、灵芝纹、竹叶放在一起,此画题名为“灵仙祝寿”,寓意着幸福长寿。如矩亭檩枋找头(图41-图42)。

图41矩亭上层外檐南面檩西找头(灵仙祝寿)

图42矩亭上层外檐南面檩东找头(灵仙祝寿)

(八)博古

在家具装饰纹样中流行于雍正年间,以前没有出现过。清工部《工程做法》中记载:有一类彩画叫“博古苏式彩画”——“枋子刷洋青地仗,做博古,箍头刷绿”。从记载上看,雍正年间也在额枋上画博古纹饰,就是我们所说的海墁式的一种。博古出现在彩画上,最早的实例见于乾隆年间。如北海的快雪堂浴兰轩配殿、澄观堂金部,乾隆花园的延趣楼、萃赏楼、旭辉庭(图43-图49)、玉粹轩、矩亭(图50-图52)、抑斋、古华轩(图53-图57)、遂初堂等。博古装饰部位有几种情况,方心、找头开光盒子(图58-图61)、垫板池子(图62-图63)、垫板双卡子中间、柁头部位(图64)。

博古的内容丰富,大部分画古铜器(角、爵、鼎),部分画瓷器(青花),还有画册、书籍,配以灵芝、佛手,盘子上放石榴、各种花卉(水仙)、草以点缀。博古的画法具略似西洋画法,有俯视、仰视两种。颜色有明暗变化,有高光点。

图43旭辉庭东面外檐明间垫板北(博古)

图44旭辉庭前檐南次间金垫板北(博古)

图45旭辉庭前内檐北次间垫板中(博古)

图46旭辉庭前内檐明间垫板北(博古)

图47旭辉庭前内檐明间垫板北(博古)

图48旭辉庭南面前内檐明间垫板西(博古)

图49旭辉庭南面前内檐明间垫板中(博古)

图50矩亭上层外檐西面垫板北池子(博古)

图51矩亭上层外檐南面垫板中池子(博古)

图52矩亭上层外檐西面垫板南池子(博古)

图53古华轩南面西次间金垫板西池子(博古)

图54古华轩南面西次间金垫板东池子(博古)

图55古华轩南面西次间金垫板东池子(博古)

图56古华轩南面东次间廊内金垫板西数池子2(博古)

图57古华轩北面东次间廊内金垫板西池子(博古)

图58萃赏楼后外檐二层西稍间檩西找头(博古)

图59玉粹轩明间金檩南找头开光(博古)

图60西配殿后外檐北次间北找头开光(博古)

图61西配殿后外檐北次间南找头开光(博古)

图62抑斋前檐西间金步垫板中(博古)

图63遂初堂垂花门内檐东山北次间垫板中(博古)

图64玉粹轩明间金部南柁头正面(博古)

(九)植物、花卉

宁寿宫花园清中期官式苏画的装饰题材主要以图案画为主,植物、花卉写生画的比重相对较少,只是装饰在重要殿座的垫板,游廊的找头、聚锦、柁头、椽头里。例如梅花、桃花、柿子花以及藤本类的藤萝、葡萄等。

(十)梅花

历来用以形容人们的品格坚毅,如傲雪报春的冬梅。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的碧螺亭无论是从建筑造型,还是垫板(图65)的装饰题材都以梅花为主,寓意为“梅花献瑞”“梅献五福”,点出了乾隆皇帝的祈祝福寿安康的思想。

图65碧螺亭外檐垫板混金海墁梅花彩画

外檐檐檩、檐枋海墁桃花彩画

(十一)桃花

艳丽妩媚,花开阳春三月,是春天的象征。花开时节,娇烂漫红,遍地春色,一片明媚的景色。彩画匠们喜欢把这种题材用散点构图的画法,绘制在整个构件的正面,如宁寿宫花园的“碧螺亭”檐檩、檐枋(图65)上,在浅蓝色的地上,遍布着粉红色的折枝桃花。还喜欢把桃花与其他纹饰组合起来,画在某些构件的局部上,如抑斋、矩亭柁头帮(图66)上,用拆垛的手法,描绘了百蝶桃花。桃花在传统的寓意中是春光明媚、安乐美好的象征,它的果实桃子又是喜庆、长寿的象征。整个画面使人禁不住联想起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笔下的历代文人所神往的理想世界——世外桃源。这正体现了王子林先生对所写的:“乾隆皇帝通过这些题材,表达了他追求文人雅士放浪的情怀。”

图66抑斋后檐东间金步西缝梁头帮绘“百蝶桃花”

(十二)爬蔓藤萝、葡萄

萃赏楼的柁挡板(图68)、金步垫板都绘以爬蔓藤萝、葡萄纹饰,藤萝、葡萄在古代吉祥图案中与葫芦寓意相同,象征事物的绵延不断,用来隐喻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福寿延年。

图68萃赏楼前檐二层西次间西缝柁挡板绘“爬蔓葡萄”

这部分建筑彩画装饰同花园的建筑布局一样,不仅展现了乾隆盛世时期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乾隆皇帝内心深处的思想,只有依循圣王之道,“仁爱治国、赐寿百姓”才会天下太平,长宜茀绿。

《论语》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乾隆皇帝当然是智者,更是仁者。山象征“人”,象征“寿”,还有另一层象征,就是“归隐”,归隐山林是文人士大夫向往的理想归宿。假山在园中的配置,既象征福寿绵延,又营造归隐之意。

三友轩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主题,岁寒三友自然的品性,象征着坚贞、悠远、高雅、脱俗的情趣,历来深受文人的青睐。

木衣锦绣

一个只做学术的公众平台

此平台意在为彩画研究者及爱好者

提供国内外建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建筑彩画公众交流平台专业

新浪微博:

木衣锦绣官方微博

8

信箱:yanghon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xp/10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