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0351.html「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全草。「性味」味辛、微甘、性寒、小毒。《分类草药性》:"有小毒。"《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功效」杀虫健脾,利湿解毒。「主治」主虫积,疳积,脘腹胀满,水肿,黄疸,黄疸,烟毒,疮疹湿痒,斑秃。「附方」1、治妇女气虚腹胀。鹤虱风、隔山撬。煎水服。2、治妇女干病。鹤虱风。童子鸡炖服。3、治湿热疮发痒。鹤虱风、马桑叶、千里光。煎水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20~厘米。茎直立,表面有白色粗硬毛。根生叶有长柄,基部鞘状;叶片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或披叶形;茎生叶的叶柄较短。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有粗硬毛,伞梗15~30枚或更多;总苞片5~8,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边缘膜质,有细柔毛;小总苞片数枚,不裂或羽状分裂;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朵,花小,白色、黄色或淡紫红色,每一总伞花序中心的花通常有一朵为深紫红色;花萼5,窄三角形;花瓣5,大小不等,先端凹陷,成一狭窄内折的小舌片;子房下位,密生细柔毛,结果时花序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折,双悬果卵圆形,分果的主棱不显著,次棱4条,发展成窄翅。翅上密生有钩刺。花期5~7月。果期7~8月。「生长环境」生长于路旁、山沟、溪边、荒地等处。「分布地域」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采集收藏」6-7月开花时采收挖,去根,除去泥土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药理作用」胡萝卜碱及吡咯烷,无甚生理作用。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元等,有营养价值,食入过多含胡萝卜素的植物,可发生所谓胡萝卜素血症,即皮肤发黄,但对人体无害。曾有人报告,其提取物能收缩子宫。「毒性」牻牛儿醇给于大鼠口服,其半数致死量为4.8g/kg,兔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0mg/kg。细辛醚给予豚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ml/kg。「相关论述」《分类草药性》:"杀虫,解烟毒,消肿,消气,化痰。"《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干病及痒疹。"《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感谢您的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