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手足癣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松江,唐代置县,元代升府。千百年来,在松江府衙之南,即今天松江二中大门“云间第一楼”的南面,形成了唐宋以来松江最繁华的闹市中心。这里,便是如今方塔园的所在。
方塔园建于松江府城隍庙的原址之上,是一个融传统造园手法于现代园林之中的成功典范,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建筑单体,都表现出极高的美学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松江府城最负盛名的人文景点——方塔园↓
“上海露天博物馆”方塔园位于松江中山东路号,占地亩,是一座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园内文物云集、人文荟萃,遍布宋、元、明、清时期的众多历史建筑,被誉为“上海露天博物馆”。
整个园景以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心,四周环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方塔园(由砖刻照壁、望仙桥、兰瑞堂、陈化成祠、天妃宫合并而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明代石像生和张氏宅前厅;文物保护点濯锦园五老峰、孙园“美女峰”、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碑和九莲庵如来幢,共计8处文保单位(点)。
园内还建有其昌廊、何陋轩、秋生亭、读锦鳞、五老峰、美女峰、铁笛舫、古堑道、养德轩等景观。一园之内,湖水曲绕、塔影波光、竹林幽雅、古树挺拔、花木葱郁,与古老文物建筑相映成趣,整个园林典雅、朴实、宁静、明洁,具有唐宋风韵和现代园林气息。
建筑大师冯纪忠的心血之作
方塔园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先生的晚年杰作,于年筹建,年规划设计,年初步建成。
冯纪忠是贝聿铭的同学,是被称为“北梁南冯”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大师。年,冯纪忠接到了设计松江方塔园的任务,而此时方塔却如冬日残景,大片荒地中只有宋塔与明代照壁孤零零地耸立着,而这块总面积11平方公里的土地原是唐宋松江府的中心,县府、城隍庙与兴圣教寺所在地,唐代市河穿越而过,曾是一派繁荣景象。
人们寄希望于冯纪忠建一个能容纳一定游客的现代公园。而冯纪忠提出“与古为新”的设计,使方塔园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兴建过程也颇为坎坷。在冯老“尽心尽力而为”之下,这座带有“露天博物馆”性质的城市公园,最终成为了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园林建筑作品。在许多建筑和园林界的专家们看来,它是“中国建筑的一把尺度”,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史无法绕过它。
中国台湾园林学会主席凌德麟教授曾撰文写道:“方塔园是大陆最好的城市公园。”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则这样评价方塔园:“在这个领域,全中国迄今为止,我也没有见过超过方塔园的作品。它带有一种隐隐的中国传统的气息,但整个手法又很受现代建筑的影响,最后两者合到一起,是一个想象中的境界,非常简洁朴素。”
方塔园也为冯纪忠赢得了国际声誉,年美国建筑协会授予他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称号,贝聿铭还发来贺电。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一一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上,方塔园是入选的55个优秀设计作品中唯一的园林作品,并荣膺“艺术创作成就”奖。年方塔园荣获“上海市五星级公园”称号,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打卡点兴圣教寺塔
——被誉为东南最秀美的古塔——兴圣教寺塔位于方塔园的中心,建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年),距今多年,因该塔建在兴圣教寺中而得名。其塔身袭唐代砖塔形制成四方形,故俗称为“方塔”。
塔高42.65米,共9层,砖木结构,楼阁式,砖身底层外壁每面宽6米,四周筑有围廊,以上逐层收缩。砖身外壁由砖柱划分为三间,正间设壶门,内为方室,设木梯连接各层。塔顶部是由覆盆、相轮、宝瓶组成的高达8米的塔刹,有4根铁索,从尖顶拖向第9层的檐角,称为风浪索。塔檐四角系有铜铃,名曰“警鸟”,风吹铃响,悦耳动听,是防止鸟儿落塔做窝而置的。登上方塔俯览四周,古城松江全貌尽收眼底。
方塔以“秀美”誉冠东南,艺术性极强。方塔塔身瘦长,塔檐宽大,形体犹似一位身着长裙、婷婷玉立的少女。清代松江诗人黄霆的一首《竹枝词》是这样盛赞方塔的:“近海浮图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两句话把方塔的艺术特色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方塔的艺术处理还不仅限于塔身、塔檐,譬如为了塔体的秀美,塔体外除去繁冗,把楼梯都设计在塔身中。塔檐的二层到九层每一个檐角的连线都呈抛物线的弧度,名叫“卷刹”。它的塔刹也与众不同,和塔身一样,比别的塔更显修长。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在他所写的《江苏之塔》一书中说:“松江方塔是自唐代到北宋,同类塔中嬗嫡的代表。”这座沿用唐代的形制而建成于北宋时期的塔,不管造形、用料、技术和施工,都是一个典型的唐代楼阁式砖木结构塔。鉴于这种主要的历史价值,年兴圣教寺塔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为配合方塔维修工程,考古人员对方塔地宫展开了发掘,出土有大量唐宋文物,为江南古塔建筑所罕见。
▲地宫结构和石函内器物位置图1.座像2.石函3.漆盒4.卧像5.小银匣6.大银匣在发掘过程中从地宫的封土中找到2枚铜钱。打开地宫后,发现地宫底东西两侧各铺有一排砖,砖上放置有一石函。在石函上方,考古队员找到一尊铜制佛坐像以及部分铜钱,在石函下方和石函内仅有的1件漆盒里也找到部分铜钱,共计枚,时间跨度从唐代开元年间至南宋建炎年间,以唐开元通宝居多,还有部分铜钱因锈蚀而无法辨认年份。
▲石函(左)泗州大圣铜像座(右)
石函中还发现1件铜制卧佛塑像,2件银匣(一大一小),小银珠颗,佛牙2件,9粒舍利子,1块沉香木,以及部分包裹佛像等的丝织品和纸张(残)。
▲铜卧佛
▲小银珠
▲佛牙
▲舍利子
年,在重修塔身时,还发现方塔第三层西壶门上方拱眼处,保留有两幅宋代彩色佛像壁画。在方塔留存下来的垛木斗拱中,垛为宋代原物。在塔顶的宝瓶内,发现藏有血写的佛经,为道光年间(1年—年)的和尚为化缘募捐,用手指血写而成。
砖刻照壁
——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影壁——园内砖刻照壁位于方塔旁,建于明洪武三年(年),原为松江府城隍庙门前的屏风墙,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之一。
照壁高4.75米、宽6.1米,为大型砖刻浮雕,气势轩昂,风采独具。约30平方米的壁面,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画面设计形象生动,刻艺精湛,立体感强。雕刻手法丰富,所刻神兽、动物、器物、花卉和图案线条等,层次分明,刀法流畅圆熟。
照壁檐下,有云、鹤、鱼、龙、凤、鹿等组成的雕刻纹饰。两侧是白色粉墙,粉墙的中心,分别镶嵌圆形砖刻图案,东为青龙,西为白虎,远远看去,分外醒目。
正中由70多块特制的大方砖组成的画壁,镌刻着一只巨型怪兽,生有龙头、牛蹄、狮尾、麒片,松江人称它为“”。“”四周雕有灵芝草、摇钱树、飞禽走兽、元宝等。传说此怪兽横行四方,称王称霸,拥有着世间一切却仍不满足,还欲吞下东海的旭日,最终自取灭亡,葬身大海。相传历代去松江做官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拜松江照壁,以示今后要为政清廉。照壁上还雕有各象征吉祥之意的画面,其中包含着40多个宗教神话故事。
整幅浮雕从画面构思、结构布局到制砖技术、雕刻艺术,都体现了古代松江瑰丽的艺术水平,可谓精美绝伦,不可多得,实为“一颗明珠”。此照壁作为我国明代初期砖刻工艺的代表作,收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一书中。年9月,砖刻照壁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年砖刻照壁与望仙桥、兰瑞堂、陈化成祠、天妃宫合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方塔园。
兰瑞堂
——影响日本三百年的朱舜水在松江——兰瑞堂位于园内其昌廊西侧,明代建筑,风格简朴。
原位于中山西路包家桥东堍,堂内曾悬一“兰瑞堂”匾额,为清代书法家张祥河手笔,匾已毁。清初曾为娄县(松江)人朱椿任江西巡抚届满回归故里后购得宅第。
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架,为扁作厅堂之式。厅有一特色:“一梁四柱”系为十分罕见的上等木材“金丝楠木”,故民间又称此堂为“楠木厅”。厅内结构简明、流畅、古雅,梁枋全系素面,前廊柱用八角形截面木料,较为少见,很有气势。摆设实为松江地区典型的明代风格。
年,兰瑞堂拆迁至方塔园内。年,兰瑞堂内辟建“明朱舜水纪念堂”。
朱舜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9岁寄籍松江,为松江府诸生,师从松江名儒朱永祜、张肯堂。“反清复明”失败后东渡日本,以实现蹈海全节。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着明朝衣冠,追念故国。朱舜水在东瀛招收学生,讲授中国文化,被誉为“胜国宾师”。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影响了日本三百年,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贡献。在日本,朱舜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被尊为日本的孔子。
在纪念堂对面大门的上方,高悬着由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所书的“存古映今”,寓意深远。
年7月,兰瑞堂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年兰瑞堂与望仙桥、砖刻照壁、陈化成祠、天妃宫合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方塔园。
陈化成祠
——孙中山曾住过的屋子——陈化成祠.mp::22未加入话题添加话陈化成祠是松江府为纪念民族英雄陈化成而立的专祠。
陈化成,福建同安人,原任福建水师提督,后任江南提督,驻松江府。陈到任后,亲临前沿督促布防。
年6月16日拂晓,英炮舰向吴淞炮台发起进攻。陈化成驻守西炮台,率兵英勇抗击。因东炮台守将畏敌,致使炮台失陷。英军水陆夹击西炮台,陈孤军奋战。临终前手指青天,连呼三声:“好男子!”英勇就义。
为纪念陈化成,松江府在西塔弄底修建陈公祠。原址为清康熙时大学士王顼龄之秀甲园,道光年间为朱文璇等购得。祠中供奉陈化成牌位,并附祀同役中牺牲的松江籍人士许林、徐大华、钱金玉等。同治元年(2年),祠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四年(年),青浦县举人黄恩熙等发起重建。
年12月27日,孙中山先生来松江视察同盟会松江支部工作,当有人安排孙先生就寝之处时,孙先生说:“今晚让我们陪伴陈公一宿,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于是,当夜下榻于陈公祠。
年底,祠堂按原样迁建于上海方塔园内,年6月落成。陈化成祠现存祠殿两进,门厅为三间七架梁,檐下设有斗拱,斗拱之间雕有花卉图案的垫拱板。年陈化成祠与望仙桥、兰瑞堂、砖刻照壁、天妃宫合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方塔园。
天妃宫
——上海仅存的妈祖庙遗迹——上海天妃宫是现今上海地区唯一幸存的妈祖庙遗迹,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年),原是上海河南路桥北堍的天后宫大殿。
年,因市政建设影响,迁建于方塔园,名天妃宫。
天妃宫位于方塔园中心广场的东北隅,大殿俊秀,飞檐翼角,基座坦荡,气势恢宏。
整座建筑面积为平方米,高17米,砖木结构,雕刻精致华丽,体现了晚清建筑的特色,殿内悬有当今书法家吴健贤、陈佩秋、周慧珺等书写的匾额、楹联。
年天妃宫与望仙桥、兰瑞堂、陈化成祠、砖刻照壁合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方塔园。
从玲珑巍峨的方塔,到雄伟刚正的照壁,从香烟四起的天妃宫,到悲壮泣血的陈公祠,从“乘鹤来去”的望仙桥,到厚重儒雅的兰瑞堂······方塔园的每一处景致都让人流连忘返,品读千年而不倦。
门票:12元
开放时间:
5:30—17:30(5—9月)
6:00—17:00(1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