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114/4326444.html
寒冷在和煦的春风中一点点瓦解,南方小雨如酥,北方暖阳高照。
新芽破土的时候,是一定要去踏青采野菜的。田野、山坡、公园、小区草地里都会看到手提塑料袋、小铲子,头戴遮阳帽的老老少少,从土地里亲手采摘春天的味道。把一簇簇鲜嫩的野菜带到餐桌上,才是对春天最好的珍视。
野菜生命力旺盛,很多品种都遍布全国,不过各地人民的口味还是有一定的偏好和特点,本姑娘盘点了全国各地共25种不同的野菜,看看这些野菜你们都在吃吗?
太长不看版
各地春天必吃野菜榜单
全国
香椿芽、荠菜、马齿苋
东北
婆婆丁、小根蒜、柳蒿芽
西北
枸杞头、花椒芽、沙葱
华北
榆钱儿、洋槐花、苦菜
华中
蕨菜、白蒿、面条菜
华东
马兰头、苜蓿头、菊花脑、芦蒿
华南
鹿舌菜、瓜软、白花菜
西南
豌豆尖、折耳根、各种花
*最后有福利:说说你的家乡野菜,抽奖送50元野菜基金!
全国都在吃
香椿芽、荠菜、马齿苋
▲香椿,也叫香椿头、香椿芽,是香椿树的嫩芽。(小贴士:香椿芽与香椿苗不同哦,香椿苗是香椿种子所发的芽苗,类似生绿豆芽、黄豆芽)
还没实现“车厘子自由”,一入春又不得不面对“香椿芽自由”。这种“树上蔬菜”一年只收一次,且产量少,几乎一天一个价格,有的城市刚上市的香椿能卖到元/斤。香椿昂贵,也因赏味期短,俗话说“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前千万不要错过香椿,否则过了谷雨口感就大大下降了。
虽然香椿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要想在野外采到它还是相当不容易。毕竟野外的香椿树无人看管,长得又高又细不好攀爬,要用绑着镰刀的长竹竿一把一把往下划,很考验体力和眼力。
常见的香椿是紫红色,焯水变绿,也有一些是绿香椿,山东、河北地区有种植,不过没有红色的香。香椿的味道实在是复杂,爱的人说它“香”,不爱嫌“臭”,反正本姑娘觉得很香。吃法多,香椿炒鸡蛋、炸香椿鱼儿、拌豆腐都很好吃,还有凉凉的腌香椿配热乎乎的米粥,嘴巴里冬春交接的感觉很奇妙。
▲本来生活网的生态香椿,7块钱左右一两
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
——民谚
▲荠菜,也叫香荠、白花菜、黑心菜、芨芨菜、干油菜。
新鲜嫩绿的荠菜可以做馅料、拌麻油,清鲜可口,保留原始风味。南方吃荠菜是一绝,凉拌荠菜、荠菜包子、荠菜馄饨、荠菜春卷、荠菜炒鸡蛋,味道很是鲜美。
荠菜浑身都是宝,根叶能吃,花能驱虫。“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汪曾祺说这天把荠菜花放在灶台上,蚂蚁都不会光顾;他还说,荠菜在他的家乡(江苏高邮)是能上席的,可见荠菜地位不同于一般的野菜。
▲速冻荠菜馅,今天就吃春天
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陆游《食荠十韵》
▲马齿苋,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样,本姑娘家叫马马菜,有的地方还叫蚂蚱菜、麻绳菜、马齿菜。
马齿苋晾晒成干,入馅包饺子、包包子,晒干的马齿苋颜色发黑棕色,也比较有嚼劲儿。感觉马齿苋干很像草,有股清香。也有喜欢吃新鲜马齿苋的,其中凉拌很讲究调料汁,用蒜、辣椒油、酱油重料拌,因为马齿苋原本的味道不算讨喜。
新鲜的马齿苋除了吃,也是童年过家家时必备的道具,将马齿苋的茎折成一小节一小节,表皮不要撕断,就会变成一串绿色的“珍珠项链”供小女孩们臭美,地瓜叶也有同样的效果。
我们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马齿苋有点淡淡的酸味。
——汪曾祺《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
来东北整点小野菜儿
婆婆丁、小根蒜、柳蒿芽
▲婆婆丁,就是蒲公英,分布范围比较广,因为折断的蒲公英会流出乳白色的液体,也叫奶汁。
婆婆丁有点儿苦,和味道强烈的油、醋、酱同食,还是会产生让人惊喜的“反应”。东北喜食蘸酱菜,一盘刚刚洗好的新鲜蔬菜,几乎是春夏餐桌必备,所以婆婆丁这样和大酱极搭的小野菜非常受欢迎。采挖婆婆丁的时候,东北妈妈们会采回家很多,然后送给亲朋,不要还不行!蒲公英晒干了还能泡茶喝,清热解毒。
农夫脚下庸杂贱,智士盘中色味佳。
——左河水《思佳客·蒲公英》
▲小根蒜,也叫薤白、野蒜、野葱,南方叫藠头。
3月解冻的时候,小根蒜长起来了,基本上是寒冷东北率先钻出来的野菜。生吃的小根蒜有点辣,也是可以做蘸酱菜。辣拌小根蒜是朝鲜族朋友喜欢的,几乎是必备的小咸菜,味道与泡菜如出一辙,和粥很配,自己做的时候根据喜好添加甜辣酱。如果幸运地采到很多小根蒜,就剁碎了烙盒子吃。
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
——李商隐《访隐》
▲柳蒿芽,柳蒿菜,生长在东北湿地,相传是达斡尔人发现柳蒿芽能吃,叫它“库木勒”。
有人说柳蒿芽是逐水而居的达斡尔人的象征“没有江河的地方,达斡尔人不安家;没有流水的地方,不长柳蒿芽”,甚至还设有“库木勒节”。柳蒿芽味道有点苦,一般还吃不惯,年纪大一点的本地人会比较习惯,要焯水,而且一定要吃嫩的,老了会更苦。柳蒿芽排骨、柳蒿芽肉都是东北硬菜,炖出的汤清香浓郁,柳蒿芽炒鸡蛋也比较常见,还有洋气的柳蒿芽蛋卷、柳蒿芽鱼饼、柳蒿芽培根卷。
相传多年前,达斡尔人曾与沙俄侵略者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后来达斡尔人被迫南迁,在忍饥挨饿的岁月里,达斡尔人与柳蒿芽相遇了。他们依靠柳蒿芽做成各种食物,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因此达斡尔人称柳蒿芽为“救命菜”。
——纪录片《秘境神草》
额滴神,西北汉子都躲不过的“绕指柔”
枸杞头、花椒芽、沙葱
▲枸杞头,也叫枸杞芽、枸芽子、甜菜头,顾名思义,枸杞的嫩芽。
众所周知,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出产枸杞子,尤以宁夏的最为出名。小颗红色的果实,营养成分颇多,价格也比较高。而它的嫩芽在古代也是昂贵的,《红楼梦》里贾探春、薛宝钗这些小姐们才能吃得上。比如宝钗喜欢“油盐炒枸杞芽儿”,这道菜我们自己也可以做,枸杞头用清油炒熟再加盐,就成了。也可以焯水凉拌,味道“极清香”。
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
——汪曾祺
▲花椒芽,花椒树的嫩芽,花椒芽叶片小,看起来一簇簇的很Q萌。
其实花椒芽就是刚发的花椒叶,这种“树叶子”刚钻出来时很好吃,麻香味美,有网友说比香椿芽好吃。甘肃很多山头上都有野生花椒树,可以采花椒芽,要是买的话得35~50元/斤。花椒叶适合凉拌或者炸着吃,浓浓的花椒香味能把这个春天刻在你的脑海里。
椒蓼之实,繁衍盈升。
——《诗经》
▲沙葱,听上去是很沧桑的野菜,的确,它是在沙漠戈壁中生长起来的,也叫蒙古葱、蒙古韭、野葱,
甘肃、陕西、宁夏、新疆等地都有沙葱,外形像小葱,生长环境比较恶劣,生命力顽强,采割困难,凌晨就得出发到沙漠里寻找,找到了一天就能歘个几十斤,找不到,就只能白白晒一场。沙葱的好味道是要靠河西走廊的人来烹饪的,像腌沙葱,哪怕是老手,稍有不对就可能“翻车”。羊肉算是沙葱的好搭档,蒸成大包子、大饺子,还能当涮羊肉的配菜,一烫就能吃。
陇上沙葱叶正齐,腾黄犹自跼羸啼。
——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原文》
华北这口野菜,倍儿香
榆钱儿、槐花、苦菜
▲榆钱儿,就是榆树的种子,也叫榆荚、榆树巧儿,一串串地堆在枝头。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朋友对榆钱儿不会陌生。春天,嫩绿色的榆荚一嘟噜一嘟噜的,像古代的铜钱,所以才有了“榆钱”这个名字,往往还要带着儿化音。民间有吃了榆钱就有“余钱”的说法,讨个口彩。榆钱比较经典的吃法是做榆钱饭,用榆钱儿、面粉、盐做成的,代替主食,乍一看没有饭只有绿色的榆钱,这是以前穷苦人家的吃法,现在是吃个新鲜和好玩。还可以生吃,榆钱也是有“赏味期”的,过了时间就变老变硬变黄了。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
——施肩吾《戏咏榆荚》
▲槐花,又名洋槐花、槐蕊,花蕾叫槐米,清香扑鼻。
有部电视剧叫《五月槐花香》,讲述的老北京故事,吃槐花很有地域色彩。五月份,槐树开花,往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里一钻,一树树的雪白,远远就能闻到清香的味道。槐花将开未开时候吃起来口感最好,吃法可以复制榆钱的,洗净了生吃、烙饼、凉拌、清炒、煮粥、泡茶,都是沁人心脾的好味道。这种朴素又清新的吃食,把北方人的餐桌装点得春意袭人。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苦菜,也有叫苦苦菜、苣荬菜、曲麻菜,听名字感觉有点“苦大仇深”。
苦菜,味道自然是苦的。很多野菜都是苦的,倒都不及它实在,直接就叫“苦菜”。不过随着地域的不同,苦菜这个名字可能比较宽泛,细分的话还有苦苣菜、南苦荬菜等。味道苦,自然就会联想到败火,生吃的时候记得蘸酱,凉拌的时候受不住苦可以加点糖。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诗经》
豫鄂湘的野菜相当好吃的咯
蕨菜、白蒿、面条菜
▲蕨菜,蕨菜种类很多,在各个地区的形态不尽相同,但基本顶端都有个小弯曲。
蕨菜的名字很多,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叫法,什么拳头菜、猫爪、龙头菜,鹿蕨菜、蕨儿菜、猫爪子、拳头菜、蕨苔(来自互动百科)。《小森林》里介绍过蕨菜的吃法,春天采摘的蕨菜,想吃新鲜的就弹上炉灰,用开水浸泡一晚后直接食用;想吃腌蕨菜,就狠狠放盐,腌制过程中盐粒会化掉,吃之前洗一下再焯水,可以添香油等凉拌。当然,炒腊肉、扣肉也都是好吃的。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黄庭坚《春阴》
▲白蒿,白艾蒿,过了春天只能“当柴烧”。
白蒿是真的有一点发白,绿色的叶片背面有一层白色软毛,做出来的饭食也是灰绿灰绿的。蒸白蒿算比较常见,把白蒿洗净和面粉拌,差不多都裹上面粉之后放到蒸锅里蒸熟,吃得时候配点蒜泥、辣椒、酱油调成的汁,味道好不好,调汁是关键。陕西也吃白蒿,同样是蒸,叫“白蒿蒸麦饭”。也能多放些面粉,调成糊状,煎白蒿饼吃。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民谚
▲面条菜,也叫面条棵、香炉草、梅花瓶,还真和面条差不多粗细。
面条菜叶片细长,向上生长,外形酷似面条,黄河中下游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它的吃法和白蒿有点类似,裹好面粉后蒸熟,同样也需要调一碗味道丰富的调料汁,一定要放蒜泥。蒸的时候为了提高口感和颜值,可以稍微加一点玉米淀粉,黄白绿,看起来很清爽。
全草及嫩茎叶入药,有润肺止咳、凉血止血功效。
——《中华本草》
啊晓得?讲究才对得起华东的野菜
马兰头、苜蓿头、菊花脑、芦蒿
▲马兰头,即马兰、红梗菜、鸡儿肠,开花时像小雏菊。
以前小女孩跳皮筋的时候嘴里会念念有词“小皮球,咱俩踢,马兰开花二十一……”童谣里说的“马兰”有的说是马蔺(一种花,也叫马兰),有的说就是马兰头。马兰头的吃法很多,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除了拌笋丁,还能清炒、炒鸡蛋、炒香干、拌青团馅。春暖花开,携稚子、陪父母去田野里“挑马兰头”,正是时候。
马拦头,拦路生,我为拔之容马行。
——民谚
▲苜蓿头,也叫三叶菜、草头、秧草、金花菜,以前是给马吃的。
苜蓿头有三片叶子,有点像心形,有人简单粗暴地叫它“三叶草”,虽然不太准确,但挺形象。吃法比较家常,凉拌、清炒都是可以的,像上海有道传统菜叫“生煸草头”。现在我们有苜蓿头吃,还得要感谢外交专家张骞,是他出使西域带回了苜蓿种子,“苜蓿本胡中菜,骞始于西国得之”。
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
——唐彦谦《闻应德茂先离棠溪》
▲菊花脑,就是菊花菜、菊花郎,各地种得都比较少。
南京人爱吃野菜到什么程度?专门造了句话自黑“南京人不识好,一口白饭一口草”。他们乐此不疲地吃春天,把普普通通的野菜都吃出了讲究和门道。在南京,春天要吃“七头一脑”,“七头”指枸杞头、马兰头、小蒜头、苜蓿头、荠菜头、豌豆头、香椿头,“一脑”就是这菊花脑。春夏时候初生的菊花脑口感清爽,味道鲜美,是南京人的心头好,一般用来烧汤,菊花脑烫一下,再打个蛋花,每一口汤都很清爽。
“每次来南京,夏天时吃菊花脑,秋季时吃芦蒿,感到南京的生活特别滋润,特别温馨。”
——严歌苓
▲芦蒿,又称蒌蒿、水蒿、藜蒿,鲜嫩的茎杆可以食用。
“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芦蒿是生长在水边的野菜,和其他蒿子一样食用茎秆的部分。靠着春天这段时间吃个鲜嫩,炒香干、炒腊肉很好。最近本姑娘在北京的餐馆吃了一次芦蒿炒香干,不知道是时间已经不对了还是芦蒿放久了,纤维感很明显。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华南野菜好好味
鹿舌菜、瓜软、白花菜
▲鹿舌菜,又名革命菜、马兰菜、野茼蒿,生长在海南。
这是战乱时候琼纵战士充饥的野菜,故名“革命菜”。这种野菜很好认,有红色的垂钟一样的花,小孩子们常常采来撕着玩儿。清炒一份鹿舌菜,配上白米粥,有一种“忆苦思甜”的感觉。
野茼蒿,全草入药,有健脾、消肿之功效,治消化不良、脾虚浮肿等症。嫩叶是一种味美的野菜。
——《中国植物志》
▲瓜软,也有译为瓜远、瓜苑的,是瓜蔓最嫩的部分。
广东那边比较喜欢吃,大致就是藤蔓尖儿细嫩的部分。可以用来折摘瓜软的瓜很多,什么南瓜、佛手瓜、冬瓜。一根一根撕掉毛茸茸的外皮,焯水,和胡萝卜丝、蒜蓉一起炒,脆爽好吃。作为北方人的本姑娘,实在是不知道瓜蔓居然有这种吃法,很新奇。
农畦瓜蔓长,僧圃贝花稠。
——丘葵《雨后闲步》
▲白花菜,绿色的“野草”春天开白色小花,所以叫白花菜,可不是我们吃的白色花菜哦。
白花菜几乎路边随处可见,煸炒之后和猪瘦肉同煮,能做成鲜嫩的白花菜汤;切碎之后腌制,颜色会变成暗绿色,夏季吃能开胃;也能配鲫鱼汤、炒鸡蛋、炒瘦肉,让人食欲大增。
白花菜属广域分布物……是低海拔村边、道旁、荒地或田野间常见杂草及药用植物。
——《中国植物志》
西南娃的春天巴适得很
豌豆尖、折耳根、各种花
▲豌豆尖,豌豆颠儿,豌豆藤蔓上的尖儿,和豌豆发出的豌豆苗是不同的。
如果有一种绿色清新的食材能够统治四川麻辣红火的餐桌,那就是豌豆尖,它可以是一切或辣或咸的食物的灵魂伴侣。煮一碗素面,滚水烧着,再去现掐一小撮最嫩的豌豆尖,叫“掐尖儿”,趁着面条翻滚的时候,撒上一烫,这一碗就足够鲜了。还有火锅、酸辣粉、煲汤、酥肉,配上豌豆尖就像注入灵魂,有的川娃子甚至直接开水烫豌豆尖,倒上调味汁,当零食吃。
听吴先忧谈巴金喜欢吃他们北门上的甜水面和素面……秋末冬初季节里还要把川西特有的豌豆尖烫熟加进去,使人感觉青香诱人。
——车辐《川菜杂谈》
▲折耳根,也叫鱼腥草、蕺菜,味道奇特有人称它为食物界的“泥石流”。
云贵川吃得人比较多,吃货对其味道褒贬不一。喜欢吃的人觉得超清爽,“醒、麻、脆、涩、辛、咸、冲、香,可以说是异香扑鼻,也可以说是异味扑鼻”,吃了就吐的人则说是“死鱼味、泥土味、腥味”,所以叫鱼腥草、臭菜。看来吃折耳根还是因人而异,没吃过的不妨尝尝凉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腊肉,或者往火锅蘸料里放一点。
丰年恶而臭,荒年赖尔救。
——民谚
▲各种花,春天就是云南朋友们吃花的季节(图为金雀花)。
云南气候、地理条件的多元化,使得这里的野菜、野菌、野花种类非常丰富。作为国内重要的花材产地,赏花已经不算什么,吃花才是春天里的正经事。棠梨花和火腿同炒,清鲜的同时让火腿的味道也更香了;老白花素炒、炒韭菜、炒土豆泥,都是鲜美无比;金雀花炒鸡肉、炒鸡蛋,有点香有点甜。还有玫瑰花、芋头花、诸葛菜,都是可以入馔的,怪不得云南的“鲜花论斤卖”。
云南十八怪,鲜花论斤卖。
——民谚
想吃的野菜快去吃吧,毕竟今年再不吃,就要等到明年了。约上三五好友去踏青,伴随着泥土的芬芳,去靠近记忆中的野菜,这才是春天该有的样子吧。
以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删
「日常打个小广告」
春天的味道抢鲜尝!
香椿、雷笋、小番茄、芦笋!
把春天咔吱咔吱吃进嘴里!
感受不时不食的应季美味。
春笋促销价:49元/1.5kg
阳春三月,感受舌尖上的春意!
点击阅读原文,Get更多春日蔬菜好价!
福利时间!
在本文评论区告诉本姑娘,
你家乡有些什么稀罕的野菜!
本姑娘将会随机抽3位幸运宝宝
每人发1张50元礼金卡!
下周一抽!
*本来生活拥有活动最终解释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