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作品集李惠雪

李惠雪《悟色集》

李惠雪,笔名白芥舟。一无所有,热爱生活。

严沧浪有语,“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为文之事,如非天纵,莫不脱此三节。观惠雪去岁习作,以五律为主,虽不乏生涩之笔,亦渐得一二体气。五言诗句,易写难工,最忌意象繁密,须知挫断,善于留白,旨在气清劲后敛,势拙而圆通。《随园诗话》载刘昭禹之论:“五律一首,如四十贤人,其中着一屠沽儿不得。”诚如是也。记与初逢之时,不知声律几何,而今渐近门庭,算来已有许载。期间诗词联皆有旁触,转又攻五言,此见肫诚,或谓取诸诗法,贵在诗心。相期勖勉,是为小记。(马不鸣)

客孤山寺

倦客误尘事,登临每怆怀。

寒梅归野寺,冷雨踱重阶。

宁为贫居累,何辞世道乖。

月沉林树外,不照老僧斋。

寄友人

蹉跎南与北,自去两茫茫。

槲叶当秋落,松风没草黄。

云残埋远水,舟晚倚斜阳。

回望别离地,行歌厌路长。

忆故人

连雨苔侵壁,柴门昼掩关。

夜晴招鹤饮,风好放云还。

新月浮沧海,寒鸦老暮山。

交游零落尽,悬杖出人间。

山居

为抛尘俗累,栖隐玉山东。

惊蛰时鸣雨,棠花晚谢风。

风餐同鸟雀,夜宿枕蒿蓬。

身老贫还病,犹贪作野翁。

雪夜

薄衾催夜醒,披酒上高亭。

霜月衬山白,孤松照雪青。

寒声终杳杳,长望但冥冥。

独遗此身寂,争如泛水萍。

故地

庭前零落久,旧雨积成苔。

石径没深草,蝉鸣扰暮槐。

身涯浑易老,岁晚只堪哀。

故地今仍在,斯人去不回。

晚宴·友人相邀和诗替兄作

昨夜友朋至,觥筹与子瞻。

相谈多共契,对饮了无嫌。

烛影摇还落,炉香尽更添。

觉来归去好,有意学陶潜。

客居怀乡

惆怅淮南鸟,凄凄鸣北林。

叶疏风更落,秋重雨还沉。

忧思长无寐,披衣独苦吟。

无情山外月,曾向海云深。

赠长安旧友

晚岁世情薄,交游亦见疏。

衰条栖老鹤,寒叶满荒渠。

云路三山近,风波一径舒。

相逢唯取醉,安可议浮虚。

山居晨起

峰青收宿雨,萧爽出高林。

野径山光落,荒汀星月沉。

孤琴聊自适,旨酒每相亲。

宜合登仙籍,悠然忘俗尘。

辛丑岁末感怀

倚帐灭明烛,寒天任漏疏。

怀忧新岁近,多病朔风初。

落月同埋雪,遗身若在虚。

拟乘孤鹤去,失路复何如?

解相思(一)

遥隔千余里,霜风向北寒。

时因耽俗事,常苦病无端。

孤馆灯微落,轻衫酒未阑。

忽闻青鸟信,相思若为宽。

解相思(二)

自闻青鸟信,竟夕望蟾辉。

连野欺霜色,照溪寒客衣。

片云随水去,双鹭背人飞。

千里劳相问,春风迟未归。

解相思(三)

千里托相问,参差翻暮云。

空山藏鹤语,晚照待罗裙。

地接东南近,愁连昼夜分。

松阴轻蔽月,劝我不思君。

题新岁

宿酒出林庐,新晴远望舒。

分明云水色,自在楚村墟。

野霭分三径,长风就六如。

平生偏好醉,尽付与樵渔。

病中作

身在病中,午睡间浑身炙热,辗转未醒,梦里感慨吟诗,醒后但觉意味深长,遂补作。

长贫已忘饥,身老病犹衰。

六月花将离,昏鸦扰暮林。

七月夕阳何足烫,不暖冬时寒布衾。

八月雨连绵,九月飘如叶。

十月音先绝。十一终埋雪。

十二朔风吹,白骨见荒野。

对月

望断故山恨不平,青衫湿尽雨初晴。

多情最是陇头月,无寐相随到夜明。

感秋分

惯闻寒夜打秋声,二十馀年竟枉成。

最恨杜鹃长不寐,一心啼到第三更。

茶韵书香

请多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xp/9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