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习效果不理想南阳一中校长杨文普与多

受疫情影响,学生居家学习已有一个多月时间。3月19日,河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Ⅰ级调整为Ⅱ级,这是我省抗击疫情的利好消息,但目前仍未满足开学条件。开学成了师生的迫切期待,尤其是毕业班师生。

居家学习少了教师监督,也缺少适宜的学习环境,毕业生目前的备考状态如何?河南省教育厅连线了多位初三、高三学生及教师,了解学生们的备考情况,并就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经验丰富的名校毕业班的教师、校长,以及心理学专家等。

调整身心,找到学习最佳状态才能举重若轻Q

由于疫情影响,开学时间不断推迟,给毕业生备考带来压力,另外最近社会上也出现了“今年考试难度将加大”“将出现疫情背景的新题型”等传言。据了解,有不少学生加班加点熬夜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针对居家学习备考,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A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英语组备课组组长郭凌云:首先,学生要意识到所有备考生都处于这样一个状态,所以心理上不必过度担忧、自我施压。其次,一定要按学校的作息时间执行,认真听网课,积极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每天有计划地“刷题”,让自己忙起来,做好眼前的事情,平心静气备考。

中原名师、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长杨文普:备考生要保证科学作息,调整心态。高考考的不仅是状态和方法,还考身体和精神。夜里挑灯大战,白天伏案大睡,不是好的备考方式。所以,千万不要过度熬夜,要把生物钟调整到与高考的时间一致。切记:高考从来都不是在夜间进行的,要确保白天头脑清醒,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松紧适度,最终才能举重若轻。

Q学生怎么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呢?在家缺少监管,还有手机、电视、沙发等“诱惑”,对此,您有什么建议?A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河南大学教科院教授王瑶:建议备考生在自我监督的基础上启动他人监督模式。如果自己觉得计划总是完不成,可以列出一张表格,把计划写出来,每完成一件事,就在计划上打个勾或画个笑脸,也可以通过打分评估任务完成情况。有些学生自律性不强,也不知道自我督促的方法,家长、老师就多督促,加强指导。

另外,寻求学习小组的帮助。学生在家学习,学习小组并没有散,这个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消解学生独自在家学习的孤独、落寞。

新乡市第一中学初中部主任海鹏:学生居家学习有点“仪式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上网课前,穿戴整齐,提前10分钟坐好,做好学习相应准备或预习学习内容,听课时做好摘记,积极参与学习任务,紧跟老师思维。还可以撰写“成长日志”,每天记录自己的收获、反思,写一句励志心语,约束自己。

Q

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A

王瑶:教师要做好学习结果的反馈。因为依托网络学习,学生不能跟老师直接交流,学习结果的反馈会打折扣,建议教师不要过多依赖网络学习平台的反馈,有些作业或试卷还是要由教师自己批改,并加批注,能够起到督促和鼓励的作用。

杨文普:第一,学生要重视自学。能自己“学会”,千万别去依赖“听会”,自己悟出的东西才是你的看家本领,“听会”的知识永远是你高考的“软肋”和“痛点”,接受快、遗忘也快。

第二,要认真研究“失败”。首先要认真研究别人的失败,在作业互批中下功夫。一定要依照评分细则,在作业互批“扣分”的“实战”中为自己的高考“增分”。“扣分”的过程,就是研究和深挖别人失败的过程,就是自己汲取经验和避免错误的过程,就是接近成功的过程,越认真越“增分”。其次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失败,闻过则喜,在强化错题训练上下功夫。把典型的错题“请”进纠错本,归类整理,写明错因,总结方法,然后再找5道左右的同类习题强化训练。第三,注重反思总结,厘清知识间的“亲疏”关系。每天无论多忙,都别忘了构建和完善当天的思维导图,这有利于进一步厘清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更有利于从零碎的题中找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自习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克弱科和薄弱知识点上。

家长、教师做到少“叨扰”

从学习监工变为精神益友

Q

在家学习,活动空间很有限,学习方式单调,学生情绪不佳,另外与家长相处久了,矛盾容易放大甚至激化。不少家长因担心影响孩子学习,每天小心翼翼,但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备考。请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A海鹏:首先,家长要做到不焦虑,保持平常心,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紧张不安的情绪,生活中要保持正常作息,不要有太大的变化。这样做目的就是让孩子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学习。其次,面对备考压力,孩子会很敏感,家长的不良情绪会刺激到孩子,从而影响其学习,所以,这段特殊时期,家庭保持和谐、轻松的气氛非常重要,能让孩子在平稳宁静的状态下迎接考试。家长还要抓住一些时机多鼓励孩子,为孩子加油打气。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濮阳市第一高中教师李艳丽:我建议家长首先要转移注意力,将过于关心孩子成绩变为关心孩子的健康、情绪等,多进行亲子互动交流。其次从学习监工变为精神益友。在这个非常时期,孩子受着双重压力,家长更应该主动去和孩子沟通,不要唠叨,相信孩子,多鼓励,多开导,不要板着脸说教,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倾情陪伴的精神益友,不是面目严肃的学习监工。Q

网络授课,教师压力也非常大,没有办法和学生保持非常密切的互动,对教学效果没有把握……这段冲刺时间,教师怎样成为学生备考的有力帮助者?

A

济源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教学主任王向前:我认为,教师应遵循“七尽量”——

尽量减少网络交流活动,如不必要的检查,监督性地打卡,任务性地讲题、提问题、发学习图片和视频,以及组织看似热闹实则意义不大的网上讨论,等等,目的是激发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节省学生时间;

尽量减少学生持有手机时间,毕业班学生处于复习阶段,基本无新课,若非特殊情况,尽可能让学生放下手机;

尽量布置相对单一明确的学习任务,不并行多项内容,增加学生心理和记忆负担;

尽量多一些师生单独交流、少一些不必要的集体交流,集体交流会让学生听和不听处于两难,单独请教,专门答疑,效果好,效率高;

尽量用图片代替视频答疑,将学生真正所疑内容写于纸上,比视频更加直观;

尽量用智慧、情感打动学生,多一些“情感驾驭”,少一些“制度强迫”,一个单独电话、一句鼓励表扬、一段关爱文字,往往会收到妙不可言的激励效果;

尽量不借势家长进行提醒、批评,避免适得其反,引发学生和家长的对立。

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郑州中学教师吴红霞:这段时间,老师要有意识地鼓舞学生,多一些“花样”励志。每周的班会课要按时召开,及时反馈一周以来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并通过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yy/4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