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学│期
写作?创造?交流?享美好人生
天水文学┃让文学走出天水
胡萝卜胡萝卜,植物学上属于伞形科、被子植物门、野胡萝卜种。《本草纲目》李时珍曰: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因其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固有“小人参”之称。它是我们天水当地特色菜“天水酒碟”的主要原料。其气味甘、辛、微温、无毒。其药用价值主要是: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主治久痢(时珍)。
家乡人称它为黄萝卜,也许是因其黄橙橙的色泽,也许是发音不太准确。不知从哪年开始,秦城区牡丹乡的黄萝卜曾名驰一时,响誉广东、深圳一带!而牡丹乡的黄萝卜要数我们缑吴邵(今秦州区牡丹镇缑家缑村、吴集寨村和邵集寨村的“土”称)和草川(包括今秦州区牡丹镇的草川村、王家大山村、红土坡村、万家山村等)两沟的最好。这两道沟其土质粘成深红色、环境气侯阴湿、土壤水份足,得天独厚的条件生长出的胡萝卜色泽通透、口感清脆、外型端庄而著称。
上世纪90年代,黄萝卜的买卖成了我们村乃至牡丹乡人最热闹的“集市”,繁忙声、吵闹声、农用车、东风汽车声飘过白天、响明黑夜……从刚开始盛夏的每斤3角钱左右到秋后的每斤5分钱,光我们村一年要运出上百车。平均每户年收入在元左右。黄萝卜的叶子还是养猪喂牲口的上等饲料。黄萝卜成了我们村家家户户的主要经济收入,因此在其播种管理上格外重视。尤其在种子的选购上,我们村经常会汇集好每家每户所需的种子斤数,然后自发组成几人去外地选优良种子,再卖给村子里的每家每户,一斤黄萝卜种子一般在30——50元之间。而一亩地所需种子一般在一斤半左右。
我们村黄萝卜的播种在每年的春风前后,播种时所需的肥料除了买足够的化学肥料作底肥外,还需备好农家肥。农家肥料是每户人家把自家厕所的“稀粪”混合一定量的土及炕灰等,搅拌捂成一堆,经过一段时间腐熟,冬天再把冻成一块的土粪,用镢头挖开破成小块,晒在粪场上经冬天的暖阳消冻,拿专用的“刨子”打碎,拉上坐着小孩的“耱”,一圈圈把土粪磨细,再一铁锨一铁锨溜成细如沙子般的小粪堆,趁着寒冬腊月时的农闲,赶着骡子或毛驴一口袋一口袋驮到种黄萝卜的地里,然后用黄土覆盖好小粪堆备来年开春播种时撒播。
父亲每年会备好土粪,选土壤肥、土层厚、土色红的上等地种黄萝卜。黄萝卜的播种是在耕种前,先在地块里均匀撒播好化肥,均匀铺满土粪后,用犁细细耕作整块地后撒播种子,黄萝卜种子少而轻,所以在撒前一般会和上适当的细土,由于其种子撒播在耕作表层,故而家乡人称其播种为“撒浮籽”。撒完种子后再用“耱”磨细耕种的土块,磨平整块地表。用“耱”磨过的地就像刚穿上的新衣,崭新而干净!半月左右种子就会破土出苗,一月后就要疏苗,村人们称为“匀苗”,匀苗后再撒一次化肥,俗称“口肥”。苗匀的合适及时,每一苗黄萝卜就有适当的生长空隙,个个就能均匀生长,这样就会赶上“头茬”收购的好价钱。如果“惜苗”匀的不到位不及时,个个黄萝卜挤在一起争光抢肥,挤成一团没有生长空间,就会都长不大或挤成奇形怪状。而黄萝卜的收购往往以大小、色泽和形状来划等级而定价,个头大、色泽亮、形状端最为上。
黄萝卜的收获以人力挖掘为主,盛夏刚割完麦子还未打碾,正好是黄萝卜收获的第一次,村人们俗称“头茬”。家家拉着架子车,拿着镢头和网袋,去自家的黄萝卜地里挑选最大的挖。一镢头挖下去,抓住黄萝卜叶子便会拔出好几个来。抹净泥土拧掉叶子堆在一起,每个人身后都是黄橙橙一堆。待有一袋子了先装进网袋,盖上绿叶防止太阳暴晒,快中午时家家满载而归,奔向收购的场地去排队,等待挑拣和定等级“过称”。
“头茬”过后,人们等着雨天再撒一次化肥,经过十头八天半月的生长,就会进行第二茬的收挖。依次到第三茬、第四茬一直到最后的秋末。
我们村黄萝卜的收购主要是外地客商与当地收购者达成协议,以每斤2分至5分钱的分利代收。代收商贩们凭着当地老乡的面子,采用记帐不给村民付钱的方式,先收购足够黄萝卜,等装起车发往外地卖出去后,返回时才给村人们付钱。这样的收购方式刚开始两三年,人们都靠信誉,最迟不过年底就会付清村民们所有欠钱。但随时间一长,当地一些收购者让钱看红了眼,也让广东深圳的灯红酒绿醉了心,胆大的商贩试着拖欠村民们的黄萝卜钱;胆大的商贩参泥土缺斤少两,几年累计下来欠村人们钱的“贩子”不见了踪影;“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骗子。村民们种黄萝卜买不到钱,外地客商被当地“贩子”欺骗,黄萝卜产业渐渐消失了往日的兴盛,直到最后枯萎!
黄萝卜像菩萨的圣水,洒落在牡丹乡的田园——牡丹园时,曾润泽了我们牡丹一方人!我们村那时候的新房也渐渐多了,我们同龄人的上学父辈们也不愁了……
吴智勇,一个正在路上爱书、爱涂、爱写的农村娃,因村里有一主山名曰凤头山,故自号凤头山人。
《天水文学》创刊以来,受到了很多作者的支持和鼓舞,在这里,我们回忆父母恩情,用文字梳理过往的点滴,抒发乌鸟反哺,欲养不待的感慨,孝道成字,总能令无数读者感叹悲伤,无限触动;在这里,我们也常道古说今,说家乡奇人奇事,一方水土,养育子孙万代,也埋藏着无尽的文化瑰宝,等着我们去挖掘和发扬光大;在这里,我们寻找着生活中点滴美好或忧思,情思入笔行,天南地北,海阔心驰,沉下心来,忘掉一切羁绊和烦扰,一起畅游精神星空,一起璀璨于真情的旷野!
天水之间,光影之下,我们携手走来,助力文学之梦,编织文化新图。天水文学,与您同行!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