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pf/a_8505686.html
杨
晓
琳
刊头题字:鲍贤伦
艺术简介师友惠语杨晓琳之俏□徐本一第一感觉,就是俏。俏爽的用笔,俏倬的结体,在一搨直下中既有駐顿的凝劲,又有锋芒的俊快,也能看出在自得的运笔中的几分矜持。有时候放开去,随手缭绕,表现出一种不经意的散漫,又与前面的严宻形成反差。都说点画是书者心的节奏,手不过是心的仆人,笔则仆人手上的鞭子,文字是马,跑动起来,看到了各种俏姿。第二感觉,还是俏。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俏好。?学南北,寻师访友;吟诗作画,云步舞剑。于是视界开阔,学识日富,展览中露峥嵘,雅集上抒情愫,此是切入高端群体而有自我提升。可贵的是能意识到独立风格,在中囯文人精神境界的观照中,保持敏感度。第三感觉,仍然是俏。诚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之俏。我眼前浮现起三十多年前,搀扶舒同老临场挥毫的那位小姑娘,俏模俏样,文气和灵气合为欢喜的模样,宛如一杂新时期文艺春天的报春花。三十年弾指一挥间,但报春的姿态还在,并将长久地烂漫绽放。谈艺摘录且坐书窗弄云烟文杨晓琳
从上学读书时,知道有书房,是专门供读书学习的房间,就想拥有一间供自己读书学习的地方。此梦想直到十年前才算基本实现。说“基本”而不说“完全”,是因为还达不到“专门”的条件,是书房、客厅、饭厅混用。然而我已是很满意的了。不过我的书房是弹性的、有变化的,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周而复始。
一间单独的15平方左右的一间,怎么会变呢?这和我的读书习惯、以及与书房相连的一个10平米阳台有关。开始有书房时,书厨、书案整整齐齐,经常看的、时常用的书籍都在书厨里整齐放着,看过,且不常用的书籍,暂时束之高阁。书桌上也是如此。除文房四宝和三五本常用书外,书桌宽敞干净。阳台成休息活动空间。过段时间后,新添的书籍,因阅读需要把束之高阁的书籍渐渐取下置放案头,还有我时常在地摊淘来的宝贝也拿来书桌欣赏,即所谓的文玩、瓷器、玉器,当然最多还是书籍杂志和宣纸,书房就显得小了。然后整理整理,再束之高阁,高阁满了,就放置阳台,书房又变大了,书案又变宽敞了。但不过三、四个月,渐渐地又变小了,如此周而复始。发展到现在阳台也成了书房的一部分。书房扩大了,活动空间却变小了。
书案常年摆放几盆兰草,也不是什么名贵品种,是出自襄阳本地。有时我登岘山、万山时,就随手采挖一些,阳台上有十多盆。待到花开时,随时换置到书桌上、书案上,这样一来,整个书房就时常散发出淡淡的兰香。书案上有我时常书写的尺牍信札,明清小品文及历代诗词歌赋。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就好似是我书房窗外的景象。还有《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竹笠交翠……”离我家不过四十里,也是我经常游历之地;在书写“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时,我时常是临窗向西,远眺万山,似乎也和诗人当年一样淌洋在林中潭边。“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问。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不知神女解下身上的玉佩是否已化为了山中的兰花?苏东坡没有登万山,后来后悔莫及,由衷感叹“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饵。山川匠且秀,不到懒成耻。问之安能样,画地费簪筮。”
我家住在襄阳城南,过护城河,居文荟园,园内柳荫成林,石桥玲珑,亭榭楼阁,曲径通幽。这没有城市喧哗,世外桃园一样的宁静。凭窗南眺,可与李白一齐怀古“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有时我兴致高时,会丢下书本,沿着“溶溶漾漾白鹭飞,绿净春深好染衣”的汉江顺着岘山的山道,过凤林关,到城南习家池游玩。习家池是一座古老的园林建筑,有皮日休《习池晨起》为证:“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片芙蓉含日开。菱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岘山中有谷隐寺,观音阁等古刹,明清时香火旺盛,现在已是残垣断壁。清人郑梅岭曾写到:持钵独频来,一泓烟雨翠。石鳌不畏人,竞聚餐香饵。释道安也曾在这里修法布道,环境优美的自然成就了这位高僧。那时候的襄阳可谓寺院林立,得道和尚随处可见。孟浩然题义公禅房曰: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荡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岘山中松柏交映,莽莽苍苍,绿树丛中,溪水奔流,鸟儿啁啾,清音悦耳。那林深处是岘山十景:灵显石、龙虎岩、流霞洞、啸月台、秋子室、盘陀坡、古冰井、涤钵池、锁凤桥、归云岭等,可谓美景迷人,钟灵毓秀。每于月白风清,情兴景会之际,品茶赋诗,低吟朗诵,感发一些心中的浩叹是常有的事。但写得满意,拿得出手的诗并不多。学着孟浩然的样子和友人唱和,谒东坡墓,步大连张本义原韵:斜阳草木深,铁板动人心。三绝苏公艺,一吟国士琛。风吹槛外雨,月起户前琴。远黛多烟霭,苍苍翠柏森。咏梅花寄友人:花开今日树,雪打去年枝。红焰一点点,一任朔风吹。和胡秋萍听花堂原韵:戴月披风倚晓窗,洗心沐手读华章。听花堂内梵音静,紫竹轩前琴韵长。笔阵三千成剧撼,玉抛九斛亦新凉。几时珠树重携手,墨雨飞香绕画堂。山斋晨读步凯公雪日读书原韵张本义唱和:群峦晨霭里,松色引三春。平野青舒眼,流泉韵醒神。方回辽海梦,又过武陵村。咏舞雩台者,羲皇以上人。夜色深沉,书灯如豆,伴着我的诗兴,波澜起伏:山居枫作邻,红叶盛三春。秋菊开黄蕊,池塘起白蘋。琴生云水梦,月照伴愁人。聊问诗吟者,禅心可绝尘。
最多的还是效颦唐人,反复吟唱歌唱家乡。
一泓开慧眼,凤髓酿玲珑。春饮秦巴绿,秋吟楚汉风。循诗因旧碧,把酒醉新红。习孟今何在,芳池若梦中。
江前故土东,盈泪谒隆中。羽扇承兵法,纶巾护大嵩。西川曾鼎足,二表立奇功。霸业千垂得,英雄亘古崇。
竹映万山嵩,寒梅气若虹。谁襟明月下,吟路破长风。
天地若太极,凤凰鸣清音。自撰的对联悬于墙壁,古琴横放于下,龙泉宝剑斜挂在旁,古琴并未入门,但有琴音鸣于耳畔,身心怡然,用毛笔体会阴阳之道,在宣纸上打太极,感觉疲惫时,便会提起宝剑,到窗外荟园放松一下,用身体来印证开与合、曲与直、有和无、虚与实、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既知阴阳,再悟如何与自然一致,气沉丹田,能收能放,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既沉着又痛快,就是太极拳所谓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体验画家陆俨少所说,作画养气,做点气功,能把全身的力量运到手指上,再从手指运到笔尖上,笔就重,就入纸。
好的体悟,天地人合一,让我们心境会生出一种大的格局,淡定从容,且不激不励。万事万物都溶在这天地人之中。书法的颜色黑白,简单却风韵独绝。黑不离白,白不离黑,从容不迫。
一件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形质、结体、虚实、独立却相互依赖,而又紧密联系与太极拳一阴一阳如此相似,打太极拳的时候常使我想到我的身体就是一支毛笔,步履轻灵沉稳,一阴一阳互为,身心清静合一,太极拳即是道的体现,书法正是道的再现。人生的道是什么呢?
有人说,人生过程是个加减法的过程,年青时是个加法,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经验、财富、名誉等物质的东西。进入中年后,就要学会减法了,要放得下,懂得舍弃。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人的生命有限,欲望无限。怎样做好舍与得呢?
我的书房该如何布置,重新摆设是在做加法还是在做减法呢?“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还是回到原来的自然状态吧。
下雨了,窗外就是一幅米家山水图。
天马无缰书痛快,云山有点画朦胧。
佳作欣赏(双击图片,可看高清作品)
▲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杨晓琳作品欣赏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打开链接)?封面人物金伯兴?封面人物
许雄志?封面人物
王镛?封面人物
刘颜涛?封面人物
胡抗美推荐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打开链接)?教育部:再不练字,孩子将考不上大学!(老师和家长必看)?免费领取《中国书法技法视频教程》?免费领取《讲隶书最全书法教程合集》?免费领取《讲赵孟頫楷书行书教程》?免费领取《讲颜真卿最全书法视频教程》?免费领取《讲王羲之书法视频教程》温馨提示:《大美书画》刊登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大美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