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首歌
“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吧”,舞台上,中岛美雪穿着如雪的白衬衫,淡然地看着曾经的爱人,另一个歌手吉田拓郎。
“请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告诉我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是因为爱我。”这首谎言之歌,就像一个被千千万万的恋人重复的咒语,在舞台下人们的尖叫声中盘旋。
那些声嘶力竭的人,都是失恋者吗?还是他们都在为两名歌手没有圆满的爱情而悲伤呢?或许都不是。人们喜欢流行歌手,不是歌手们唱的足够好,而是是因为人们能够从歌曲里看到自己,甚至可以超越歌词本身所具有的意思。
“像是受了伤的野兽用尽力气嘶声吶喊,
用尽最后的力量说别管我。
用谎言来代替永远的分离吧,
代替一切无奈的事实。”(《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
一切无奈的事实,是什么呢?只要活过了一定的年纪,你就知道,到处都有无奈,又何必“像是受了伤的野兽用尽力气嘶声吶喊”。
无奈,就是无力改变,虽然明明知道结果。就好像在睡梦中看着一辆车子从桥上冲下去,你拼命喊,甚至拍打着窗玻璃,但司机茫然不觉,径直冲下去。
司机是谁,是陌生人,是久已认识的老友,还是你自己?
不管是谁,都需要一个谎言来安慰自己。
2、人生如蜉蝣
生命短暂,是大概是所有无奈的事情中最大的一个。诗经里的《蜉蝣》开启了“蜉蝣—生命”的隐喻模式。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毛传》中说:“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采采,众多也。掘阅,容阅也。如雪,言鲜洁。”一唱三叹,都是感叹蜉蝣虽然羽翼鲜亮夺目,却始终只是朝生暮死的小虫,而人的生命只是同蜉蝣一样短暂。“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这句过于煽情的话,不知道是不是张爱玲所写,但可以改一下,送给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曹国的贵族。“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住着死亡。”
上帝赋予人生命,又为何要拿走生命。上帝从不回答。或许,会有什么来回答人的哭诉,可能是死亡。“一个孩子/正倾听/死亡之夏把欢乐的真理/悄悄告诉树、石头和潮中的鱼”(迪兰托马斯《十月的诗》)。真理从死亡中显现。
生老病死,是所有生命的规律。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有人问,后七苦的确是苦,但“生”又为何苦呢?有人答,因为有生,后面的苦才会来。“生”是后面一切苦痛的源头。如果没有生命,只是一块石头,又哪里会有衰老、生命、死亡这些痛苦呢。《老子》不也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3、生命是脆弱的偶然
有了生命,就有了易衰的身体和变动不居的生活。不确定性,是生命的基础。
不确定性,代表着我们所能经历、拥有、接触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法国基督教思想家薇依说:“我所爱的有生命之物是上帝的造物。他们诞生于偶然。我同他们相遇也是一种偶然。他们将消亡。他们所思、所感、所为,是有限的,并混杂着善与恶。”她相信,“必然是上帝的面纱。”揭开面纱,里面那个最真实的面孔,仍是偶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政治术语,用来形容生命,真是再贴切不过了。生命,就是一只站在正在融化的冰层上的狗,正欢愉地望着眼前的带着点肉丝的骨头。只考虑明天有没有骨头的人是幸福,而另一种人,则惶恐不安。智慧没有带给他们安宁,却带来了无法承受的恐惧。
生命是不确定的、有限的,也是不断变化的、脆弱的。帕斯卡尔曾经夸耀地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但是,如果连生命都丧失了,要伟大又有何用呢?更何况,即便是“伟大”的东西,也会如薇依所说,最终会消失。因为,虽然“我们愿意凡是具有某种价值的东西成为永恒。然而,凡是具有某种价值的东西是相遇的产生,由于相遇而持续,并且当曾相遇之物分离时,它也不再存在了。”(薇依语)
4、怎么办
既然都是不可靠,不如就按照临济宗义玄大师说的做。“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这里的“杀”,不是肉体的杀,而是全盘否定一切。在否定中得到解脱。因为所有的外物都是短暂的,因此只有“不与物拘”,才能“透脱自在”。北野武的电影《座头市》,总是以最为凌厉迅捷的方式杀人,似有临济之风。
或者,也可以欣赏这种脆弱所具有的美感。三岛的《金阁寺》中写金阁寺的美:“虚无,原来就是这个美的结构。因而,美的这些细部和未完成便自然而然地蕴含上虚无的征兆,各部分木材比例精细的这座纤巧的建筑物,就像璎珞在风中飘荡似的,在虚无的预感中战栗。”脆弱有一种马上就要消失的美感。就好像是樱花,一阵风吹来,花瓣就全部坠地。“落花犹似坠楼人”,脆弱有脆弱的美。“这是一座充满威严、忧郁而又精致的建筑物。是一座处处留下了金箔的奢侈的尸体似的建筑物。这座永恒澄澈地浮现着的金阁,在既近又远、既亲又疏的不可思议的距离处出现了。”
5、伟大的,是行动,而不是思想
其实,是想提孔子。但每次写东西都提孔子,意思不大。
既然开头提到了流行歌手,不如这里再说一个:英国歌手比利·布拉格。他的歌很有意思:
“国际货币基金、世界贸易组织
在每个地方都可以听到这些名词
但他们是谁?
是谁选出他们担任这样的职位?
而我要如何取代他们让弱势民众拥有这些权力?”
他还说,“我们现在应该要进行的是反贪婪之战,而不是反恐战争。”“我们的敌人不是保守主义、资本主义或种族主义,他们只是更深层问题的表征:犬儒主义。”
布拉格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牛逼的歌手都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即便是那位穿着洁白衬衫的羞涩地望着旧日恋人的女歌手中岛美雪也是这样。就在那首写给恋人的《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中,她也写了这样的句子:
“我打算放弃这个国家了。”
正在逃避的朋友在信里随口写道。
“我人目前生了病在上海的巷子里。”
看这笨拙的字迹应该不是他亲自写的。
因为他想说一个永远的谎言,于是在信末写着:“不要来看我!”
对爱情的茫然中交杂着对国家的失望。而她的另一首歌这样唱道:
是输是赢这谁也不知道即便这样也仍旧紧紧地
拥抱着战斗出战通知的那个人他终于成为了大海(《战斗》)
“他终于成为了大海”——是行动,而不是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
开头提到的歌曲,有兴趣可以听一下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告知。
读几本书,写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