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九月十九?周二
立●冬
一夜朔风粗砺,
真的天寒地冻了。
宜
嫁娶
开光
忌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此时,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土地开始冻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对应。雉,野鸡。蜃,大蛤。这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不多见了,海边可以看到很多与野鸡的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野鸡立冬后变成大蛤了,而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习俗
1
民间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2
北方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3
南方兴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4
立冬游泳
现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立冬·饮食
冬季温补为主,不盲补,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①冬季第一水果:梨
尽可能吃滋阴润燥的食品,比如梨。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人不宜一次吃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做成冰糖炖梨水食用。
②冬季当家肉:羊肉
羊肉偏热性,冬天吃可以补肾、强身、御寒。
③冬季当家菜:大白菜
百菜不如白菜。不要小看白菜,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长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冬天。
④冬季当家粮:红薯
在冬季,一定多吃粗面,推荐多吃红薯。日本的抗癌协会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得出20种抗癌食品,红薯就位列其中。因为红薯含有大量维生素A,可以提高皮肤抗病能力,另外,红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缓解便秘。
立冬·养生
1、调养作息,早睡晚起
立冬之后,要逐渐养成多睡一会儿的习惯,养护阳气。《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
2、晒太阳,通经络
补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后背。人体后背是多条经络必经之路,后背经过阳光的照射会变得暖暖的,经络就会畅通,阳气也会变足。
日常养生也可用疏通经络,通膀胱经排寒祛湿,通肾经推动气血为身体储备,通心包经保护心血管,防止气温骤降发生心血管病变……
3、艾灸温阳,补益强身
灸之可使身体阴阳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立冬时节阳气衰微温度反复,正是流感易发时节,常用艾灸以下四个穴位可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提高免疫力,伴您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肾俞穴:在腰部,在命门穴(和肚脐相对)旁开两指处,左右各一个。肾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灸肾俞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命门穴:命门,又名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与脐相对。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其气与肾通。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故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
▲关元穴: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关元灸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主治诸虚百损。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足部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足部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且往往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
本文参考网络,感谢原创!
圣原复利订阅号圣原复利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