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名考,原来我们客家的地名有这个寓意

↑客家文化之龙南关西围

地名是人们赋予宇宙中特定地理实体的代号,是区别某一特定地理实体与其他地理实体的一种标志。

地名是人们赋予的,而不是本身自有或天然的,它经历了从当地少数人使用到逐渐为众人所知直至被社会大众广泛使用的一个过程,地名最先是约定俗成的,然后才被官方标准化、法定化。地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程,因此具有很明显的岁月痕迹。

↑客家文化之定南虎形围狮腾虎跃

研究地名的意义

地名蕴含了一个地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商业、文化、宗教、历史、山川、人物、事件等所有与该地域有关的人物事,因此研究地名是了解一个地域必须解读的第一个文化符号。如东源、紫金(永安)、河源、和平、连平、龙川等县名。

地名如同人名,具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符合吸引力法则。所以,研究客家地名可以让更多的有识之士通过对地名的解析,更多地了解客家、热爱客家、宣传客家。

↑客家文化之客家人过大年

客家地名的常用字

1.山。依山而居,故而以山为名。如南康区东山镇、信丰县虎山镇、宁都县东山坝镇,河源连平县溪山,梅州丰顺县八乡山,龙岩永定县湖山、洪山及长汀县南山等。

2.埠。江水衍生码头,傍水或码头而居,故而以埠为名,这类地名在赣州为多。如赣县吉埠、大埠、阳埠、章贡区沙石埠、南康区坞埠、会昌县庄埠、宁都县田埠、上犹县黄埠。

3.坊。坊源于春秋至汉时期里坊制,当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里又划分为若干个“坊”,合称“里坊”,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坊”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如章贡区尚书坊、赣县韩(旱)坊乡、瑞金市谢坊,龙岩长汀县童坊、涂坊镇,梅州兴宁县刁坊等。

4.瑶。瑶有三意,一是瑶族之称,二是瑶池之美景,三是由“窑”谐音而来。客家地区多有瑶下、瑶前、瑶边等地名,多为第三种意思;全南县瑶山则为第一种意思,现为瑶族乡。

5.水。无水不居,水是人类定居的最多选择,故而地名也用得甚多,当然很多地名以江、河、溪、涧、流、洋、湖、潭、塘、墩、坝、源、莞、池、陂、迳、渡、圳、埔、川等字眼表达,直接以水做地名的也不在少数。如河源和平县合水、东水、热水镇,梅州平远县泗水,龙岩漳平县赤水,上犹县梅水乡等。

6.溪。如河源东源县漳溪、紫金县瓦溪、连平县油溪,赣县三溪,梅州大埔县清溪,龙岩永定县西溪等。

7.城。做过城池之地,则多以城为名。如河源龙川县佗城,东源县柳城,大余县新城、定南县老城,梅州五华县华城,蕉岭县蕉城等。

8.窝。窝为洼地,潮湿、阴冷,风水不佳,并不适宜居住,因此,选择以窝地居住者,在取地名时多半有所美化,如河源紫金县龙窝镇,南康区太窝乡等。

9.塘。如河源紫金县蓝塘、黄塘、东源县仙塘、船塘,和平县长塘,赣县南(蓝)塘、信丰县大塘、南康区塘(唐)江等。

10.安。安寓意安定、平安、安乐等祈求平定之意,用做地名相当普遍。如江西万安县、安远县,河源紫金县凤安镇,龙岩武平县万安乡、新罗区万安镇,信丰县安西(息)镇、大余南安镇等。

11.州。历史上做过州府的地名。如龙岩长汀县汀州。但河源和县的平青州则不同,它没有做过州府的历史,其“州”或是历史上取清流旁沙洲而得名“沙洲”再演变成“青州”所致。

12.墩。墩,指四周环水,以舟桥进入之地。如河源紫金县水墩,和平县贝墩等。

13.岭。客家地区多为丘陵之地,山不高,呈岭状。如大余县梅岭,河源紫金县南岭、龙川县贝岭,章贡区田螺岭、马坡岭、百家岭、慈牯岭、桂家岭、金圭岭,梅州五华县岐岭等。

14.坝。坝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截住河流的构筑物,二是指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客家地名包含这两种意思,但以河坝为主。如河源紫金县中坝、和平县大坝,龙岩武平县下坝,全南县乌桕坝、会昌县文武坝。

15.都。古代指国都或王公封邑之地,明清时期区或乡一级机构称为都,都也指水泽汇聚地。客家地名中出现的都,多为后两种意思。如河源龙川县义都、四都镇,龙岩上杭县下都、长汀县四都为明清乡名,宁都县旧名阳都,名缘于地处王陂璋之南,且境内水泽汇聚;雩都县名缘于雩山祈水,且境内贡川如流。

16.市。多指乡村集市、圩市。如河源龙川县鹤市镇、紫市镇,南康市坪市乡,龙岩永定县峰市镇、抚市镇。南康市横市镇名有些特别,因圩市口两山之间横亘一块巨石而名横石,成圩市后方改写成横市。

17.云。七彩祥云或五彩虹降临某地,古代视为祥瑞之象,必须记入志书的,有兴趣的官宦或文人吟诗以记。云之地名有河源龙川县登云镇、赣县五云镇,其中五云镇因县官见一弯五彩虹霞横跨溪河,吟诗一首,便在彩虹生起处筑桥以纪念。

18.场。客家以场为名的地方,多半是指矿石开采场,也是较县低一级的行政区。前者如崇义铅厂(场)河源龙川县铁场镇、东源县锡场镇,后者如瑞金设县前之瑞金场、上犹设县前之上犹场、石城设县前之石城场。

19.心。在客家地名中,“心”一般指大片田畴中央。如河源龙川县田心塘,安远县天心镇。

20.江。大江大河,古之水利交通,故居江畔人家甚多,以江为名的地名也多。如南康区唐江、蓉江、三江、宁都县梅江、于都县贡江、会昌县湘江、赣县大湖江、江口、信丰县小江、龙南县桃江,梅州梅县区畲江、程江、丰顺县潭江、大埔县银江,河源紫金县临江、东源县双江、半江,龙岩上杭县临江。

21.石。客家地区多山石,以石为名的地名也不少。如河源龙川县黄石镇,宁都县黄石镇、南康区浮石镇、章贡区沙石镇。

22.龙。龙是汉民族图腾,客家人保留了汉先民许多文化烙印,故对龙的崇拜而引发的地名比比皆是,山形似龙。如福建龙岩市,河源龙川县及回龙镇、东源县新回龙镇,全南县天龙山、南康区龙回、龙岭、龙华、兴国县龙埠、赣县王母渡龙口(浓口)、章贡区蟠龙镇、大余县青龙、黄龙,龙岩永定县龙潭。

赣南日报

作者:文瑞

编辑:小镜子

出品:赣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归赣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欢迎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xl/10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