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4日星期五
早上好~
每晨一读,尽知楼市大小事!
01高铁进城!中山北站、中山站要实施“站城一体化”!
未来,中山交通更方便了!
中山北站、中山站要实施“站城一体化”!
近日,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中山站、中山北站站城一体实施方案项目采购需求征求意见公告》,针对采购的项目是:中山站、中山北站站城一体实施方案项目。
为什么要打造中山站、中山北站站城一体?
传统铁路车站占地面积较大,对城市空间切割较为厉害,高铁进城要解决的是铁路枢纽与城市的融合问题。经过几代高铁站的发展,高铁枢纽已经迎来“4.0”版本时代,“4.0”时代更注重车站与周边城市完全融为一体。新一代的枢纽必须在换乘集成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体验化、智慧共享化四个方面做足功夫。
中山,地处深圳向西发展的桥头堡,需要充分发挥好中山站、中山北站等枢纽的战略平台优势,并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所带来的巨大战略机遇。中山站、中山北站是支撑岐江新城融入区域发展的重要枢纽,将落实“站城一体化”理念,充分结合最新的科技理念,打造“4.0”版本的综合枢纽,提升中山的门户形象。
打造范围
中山站
(1)枢纽核心区范围:从枢纽规划区层面,以枢纽为中心米影响范围为基础,结合上位规划和场地特征划定,形成北至濠江西路、南至公园路、东至五马峰北侧西,西至烟筒山东侧等重要要素围合的功能区域,核心区规划面积约公顷,扣除山体等面积为公顷。
(2)枢纽综合体空间一体化范围:结合上位规划和场地特征,形成北至世纪大道、西至站前路、东至城中路、南至规划一路重要干道和要素围合的功能区域,规划面积约25公顷。
中山北站
(1)枢纽核心区范围:从枢纽规划区层面,以枢纽为中心米影响范围划定,范围东至东明北路,南至石歧河,西至港口河,北至木河泾,规划面积约公顷。
(2)枢纽综合体空间一体化范围:枢纽站点周边范围,形成东至无名路、南至民盈西路、西至兴利路、北至横涌围合的功能区域,扣除北外环及桥下空间,规划用地面积约20公顷。
内容包括:
1.枢纽定位及市场业态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审视中山站、中山北站高铁枢纽在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其他相关规划要求和城市发展需求,
从区域层面出发,借鉴国内外类似枢纽开发案例,重新认识枢纽价值,对枢纽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发挥枢纽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枢纽核心区运营研究及经济测算:重点研究枢纽核心区用地布局、用地规模、用地指标、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空间、投资测算等内容,优化土地开发与枢纽、轨道和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
通过TOD的开发模式促进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与土地开发的性质、强度及布局相匹配,实现区域土地价值的最大化使用,为下一步控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
3.枢纽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对枢纽规划区的空间功能构成进行梳理,对片区内主要轴线、节点、特色区域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片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特色,片区整体形象塑造的要求,塑造片区魅力特色。基于当地地域建筑风貌特征,通过国际化标准打造成为国内枢纽站城一体建设的新标杆。
4.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枢纽综合体实施方案工作是面向建设实施,其核心是承接综合规划确定的路网、用地和城市设计原则,
进行建筑层面的概念方案设计,开展枢纽主体建筑、枢纽综合开发建筑概念方案设计,为下步工程界面划分和利益分层计算进行研究,协调铁路红线内、外的建筑衔接关系等。
5.枢纽综合交通实施方案:包含枢纽集疏运体系实施方案深化、枢纽核心区接驳设施实施方案深化、枢纽核心区交通承载力分析、枢纽核心区交通仿真、枢纽周边轨道交通线路详细规划共五个方面的内容。
来源:中山市交通运输局
02重大进展!深中通道东主塔,封顶!
在月满人团圆的中秋佳节,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东主塔顺利封顶。
至此,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双桥四主塔”全部封顶,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中山大桥设东、西两座主塔,塔柱尺寸随着塔高增加逐渐收窄,横截面呈八边宝石形,充分将建筑设计与美学设计相融合,待斜拉索与主塔连接后,中山大桥将如竖琴般屹立于珠江之中。
据介绍,此次中山大桥东主塔顺利封顶,是继今年下半年伶仃洋大桥东、西主塔,中山大桥西主塔封顶以来的又一重大节点。至此,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双桥四主塔”全部封顶,桥梁工程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目前,深中通道桥、岛、隧、水下互通工程齐头并进,海底隧道已完成13个管节、超米的高精度沉放安装。
来源:深中通道发布
03广东自贸区“十四五”规划来了,南沙、前海、横琴定位曝光!
9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划重点:
“十四五”时期,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横琴片区三个片区区域功能各有侧重错位发展
片区功能定位
南沙片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国际人才特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打造联动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前海蛇口片区联动香港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
横琴片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粤澳两地规则衔接,构建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
1、合作园区: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前海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前海深港基金小镇、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
2、科技创新:南沙科学城、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深港科创城、深港科技创新生态谷一期、深港人工智能小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载体、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横琴科学城等。
3、教育合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前海哈罗国际学校等。
4、创新创业: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等。
5、民生工程:澳门新街坊等。
高标准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跨区域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空间功能布局,建立创新型、环保型、节能型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建设融合海、林、城、港、湾等元素的湾区城市新中心。
1、轨道交通:深圳至江门铁路、广州南沙港铁路、中南虎城际中山至塘厦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肇顺南城际、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
2、市政路网:南沙“七横七纵”高快速路通道体系、与广州市中心城区“三高三快”通道;沿江高速公路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路衔接工程、妈湾跨海通道(月亮湾大道至沿江高速);横琴“两横一纵一环”、金海二通道(环岛北路--鹤州北)等。
3、综合枢纽: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南沙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前海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等。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