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杜甫《登高》为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第一联,谓之“首联”,首联为“破题”,“立意”,起承转合之“起”,如惊涛巨浪,势不可当。首联不要求对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第二联,谓之“颔联”,起承转合之“承”。如蛟龙得水,脱缰之马。亦谓之“撼联”,风骨遒劲,惊天动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第三联,谓之“警(颈)联”,起承转合之“转”。怡情遣兴,吊古寻幽。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四联,“尾联”,谓之“落句”,起承转合之“合”。如高山流水,一去不回。尾联不要求对仗。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拜黛玉为师。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如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前面二联就是黛玉说的“奇句”,有了“奇句”,平仄、对仗这些律诗“规则”都可不拘了,这些“小节”丝毫没有影响《黄鹤楼》千古第一律的地位。
李白登黄鹤楼没有留诗,自愧不如,道“眼前在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恐不然。
就是要告诉后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切莫生搬教条,作诗应意境为先。历代诗仙诗圣无不膜拜崔颢的《黄鹤楼》。
其后一僧一道来登黄鹤楼,僧接李白句:“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傍边道士云“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明·吴宽诗云:黄鹤高楼已搥碎,空有江南黄鹤山。……以下省略40余字
明·解缙《吊李太白》诗云:吾闻学士真风流,豪气直与元气侔。金銮殿上拜天子,叱呼宠幸如苍头。贵妃捧砚恬不怪,力士脱靴惭复羞。平生落魄嬴得虚名留,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以下省略余字。
读到哪写到哪,《诗联夜话》第二季,作者:艾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