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川——我儿时就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我家住塬上,离洽川十来里地。祖父在外经商有年,那里有几位老友。在他古稀之年,我十多岁了。他探望老友时,总带我去。爷孙俩下沟坡,途经天柱山,那是一个四面环沟一柱擎天的地形,上边约四亩之大,有漂亮的庙宇和几棵笔直高大的白松。爷与庙院住持聊天,稍事休息后,继续下到坡底,这就是洽川了。合阳洽川湿地这里与塬上完全是两个世界,主要种植菜蔬,从瀵泉引出的水渠流水潺潺,鱼儿在水中游,还有海螺等。到了老友家吃罢午饭,我们就到瀵泉和黄河岸边游览。那滔滔不息的大河,湛蓝湛蓝的瀵水,我喜爱极了,被这一切陶醉了。以后我上高小、中学,常和同学们一起去玩耍,在河滩的细沙中嬉戏。在我涉世步入人生的幼年,洽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合阳洽川湿地洽川——是一块中华民族发祥的古老之地。这里地处黄河中游秦晋豫交汇处,对河是山西省运城地区,略上点是临汾地区,距六朝古都洛阳约二百公里,北上距司马迁祠十几公里,距古都长安公里。这里有诸多可考的历史遗址:占地数亩大的帝喾高墓冢,是远古祖先活动的有力佐证;夏启封支子于此,古称莘国;商相伊尹怀济世之才,曾躬耕于此;魏文侯伐郑还,在洽水北岸筑城,始有合阳之名;《诗经.大明)篇明确详细地记叙了周文王在此地迎娶太姒,生下周武王兴周灭商的故事;孔子七十二大贤之一的子夏曾在此设教,至今此地尊师重教之风蔚为浓厚;汉大将军韩信的木霉军渡及营地城垣至今还在;久负盛名的汉隶曹全碑在这里出土。合阳洽川湿地真是文治武功,遍布洽川,历史胜迹,处处皆有。这里还是古长安通往中原的重要交通要道,虽德丰古驿站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当年的盛况仍然萦怀在心。洽川——还是块神奇而圣洁之地。洽川南北长10里,东西宽2-4里,处在滔滔大河之滨。百年来,盟有大河浩荡而不被推,且河水自北奔流面下,磅礴千钧,到此不直流面打了个弯。合阳洽川湿地此处土崖不盈丈,有的地方只比水面高三儿尺,却一直挺立着。从地质学的观点看,此处土层下一定有岩石抵抗着,用大自然奥妙的观点看,就不能不认为是此地的神奇了,可谓此地灵气秀气横溢,大河不忍冲击而避而让之了。这灵气秀气集于神奇的瀵水温泉,特别是处女泉。她以其独特秀美吸引了古人今人,孕育了聪慧贤德的莘姑娘。这灵气秀气还集于栖息于此的珍稀禽鸟特大种群,丹顶鹤、黑鹤、白天鹅、灰鹤、鸳鸯等如此之多的珍禽,能于此地繁行生息,当是此地钟毓灵秀圣洁的象征。合阳洽川湿地洽川——也是一块物阜民康之地。这里海拔米上下,共有七个瀵泉。瀵者,水中含有多种农作物需要元素,用此水浇地犹如上粪之谓也。此水温度达29摄氏度,不但可肥田,还可提高地温,极有利于菜蔬生长和水产业发展,这里一直是渭北蔬菜基地之一。近多年来万亩莲塘荷美藕肥,水产品品类繁多,养殖者,捕捞者、求购者走势看好。已建有近万亩现代化鱼塘,黄河鲤草鱼、甲鱼等产量逐年增大,还有极丰富的蛇类等天然资源。马瀵温流水工厂化养殖场格外引人注目,热带罗非鱼和鳗、鲳等高档品种已在此落户,而且此水无污染,水产品极为畅销。合阳洽川湿地此地在七十年代修建有东雷抽黄灌溉工程,现正在扩建二期工程,将黄河之水提引上塬。其工程之艰巨,提引之高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两期工程可灌多万亩土地,还可给洛惠渠和交口抽渭渠补水,可以说是渭北灌溉工程之首和灌溉之源。这里民风淳朴,教化早而素养高。在改革开放年代,他们正以勃发英姿描绘洽川美好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明天;他们也企望,这一方秀水胜景,不光自己享受,应让更多的中华黄河儿女和世人享用。合阳洽川湿地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