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删掉的故事,比电影牛X多了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更多生活灵感-前天夜里,居里和二老看了《夺冠》。电影结束字幕翻浪,家父起身一言不发。我低头看了下豆瓣,一出戏的功夫,评分从7.4掉到7.3,最醒目的热评,是对巩俐的诟病。“怎么样?”我蹙眉试探,“电影很好,感觉差了点东西...”他往前走,旁边的海报一闪而过。中国女排,大年初一。前尘往事,久别重逢。这夜,秋凉如水,我想起了年8月,那个被《夺冠》省略的夏天。年雅典奥运,满城热浪,家家户户电视发烫,女排大战。“你们已经输啦!”教练陈忠和对姑娘们大喊,远处计分板黑云压城——中国0:2俄罗斯。客厅中,老爸起身一言不发,走到阳台抽烟,一根接一根。电视里,陈忠和语气一缓:“那就放开了打,不要留遗憾。”,下一秒开始,好戏上演。如果这场戏有名字,便是——《反杀》。中国女排穷追猛打、连扳两局,2:2,打成平手。裁判鸣哨,解说员咬牙切齿挤出两个字:“拼了!”17分钟后,中国女排哭了。释怀的嘶吼、狂欢的尖叫、失语的呜咽...让二追三、绝地翻盘,中国女排绝杀俄罗斯,斩下奥运冠军!这一声嘶吼,她们哽在喉头整整20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在那夜凌晨听着国歌泪流满面,但我会永远记得功臣教头陈忠和,还有中国女排“黄金一代”。冯坤、周苏红、赵蕊蕊、杨昊、刘亚男、张娜、王丽娜...每个名字,血泪传奇。我特别记得赵蕊蕊,因为她是妈妈最爱的运动员。cm,“中国第一高妹”,笑得越甜,扣得越狠。年世界杯,赵蕊蕊从鹿儿岛杀到大阪,中国女排11连胜,无人能挡。记者问这位22岁少女哪场表现最好,她说:“下一场最好!”,意气风发。她不知道,没有下一场。奥运前天,全员备战,“咔嚓”一声脆响,赵蕊蕊应声坠地,小腿前后错开3cm。疲劳性骨折,队医误诊,活活跳断的。痛失大将,如断一臂,教练陈忠和咬咬牙,把赵蕊蕊带去了雅典。但世上,没有奇迹。首场3分钟,赵蕊蕊骨碎下场。副攻张萍临危受命,领队赖亚文对她喊:“别看了,再看就我上了。”回头一望,无人替补,中国女排,背水一战。后来,教练陈忠和回忆:“就算蕊蕊有伤,我也要带她去,就算只有3分钟,这块奖牌,她也有份。”纵时隔多年,陈导仍是微微笑,但心有戚戚焉。年,陈忠和夜里接到一通越洋电话,老朋友的声音,咫尺千里。“这件事,你的意见很重要。”“说实话,我有心理准备,你不要有顾虑。”大年三十晚,郎平成为美国女排教练,挂帅北京奥运。也是这一年,中国女排来了一位重量级攻手——王一梅,人封“郎平第二”。雅典一役,女排自损八佰,老队员大规模伤病,右翼几近瘫痪。年世锦赛,折戟第五。风霜扑面时,梅花独自开,王一梅这座辽宁重炮,雷霆开火。大梅有多猛?当年日本媒体有个热词——“中国制铁”。一指把摄像机扣烂的前辈杨昊,另指把日本女排队员砸哭的王一梅。日本女排,东洋魔女,易守难攻,手法多端,一度是中国女排头号劲敌。05年间,江湖人称“万能美少女”的当家球星木村纱织大放异彩,来势汹汹。然而,一夜樱花落,满城寒梅香。横滨女排大奖赛,王一梅华山独劈、一记狠扣,直中木村纱织印堂,应声倒地,痛到泪流。大阪女排世界杯,王一梅泰山压顶、球如星锤,再中木村纱织面门,后诊断,脑震荡。飞球无眼,大梅道了歉。但日本人见此大惊,用机器模拟她的扣球力度,5重空手道石砖,碎了4块。可是这门重炮,始终轰不开雅典娜的大门。北京奥运,中美大战,遗憾铩羽;中巴对垒,惨遭零封。那年十月,网易体育首页标题两句:再见了,中国女排黄金一代!陈忠和,或卸任国家队主帅。字字锥心,改朝换代。随后4年,换帅三员,中国女排成了“烫手山芋”,无人敢接。年伦敦奥运,先被美国3:0横扫,军心大乱;又遭日本拖到第5局,力尽筋疲,2分之差,无力回天。网上一片哗然,最扎眼的一句:“中国女排,一代不如一代。”那一天,郎平坐在解说席,这个“流血不流泪”的铁榔头,掩面而泣。伦敦夜雨,锈蚀缨枪,那是中国女排最冷的一个秋冬。此后新闻报刊满纸失意:老将退役、新兵出国、王一梅落选国家队...再后来,看到王一梅,她成了辽宁队的替补,战术部署,她一个人立在一侧,冷冷清清。没人记得,那一晚替补上场的她拿了MVP,镜头一转,她早已泣不成声。我不忍看完照片下的那句评论:老将不死,只是默默凋零...年,4月头一天,春山如笑,郎平接到一通电话,悲若心死。“招娣走了...”清明时节,京师天寒,五连冠功臣陈招娣追悼会,一颗排球静静卧在挽联下,字字断肠——中国老女排全体。一个“全”字,来生再聚。人间最痛,莫若“忍看朋辈成新鬼”。几天后,郎平给老教练袁伟民拨了一通电话。“袁导啊,老女排就剩我最后一个在第一线了。所以,我还是想站好最后一班岗。”声音里,嗓子早已哭哑了。两周后,郎平出任中国女排总教练。在电影《夺冠》的预告片里,还原了就职这一幕,巩俐出场,霸气冷艳,一夫当关。但事实上,自那时开始,郎平越来越爱哭了。女排姑娘们赢球,她总提起老教练的名字,会引用陈忠和的老话,会哭,会笑,边哭,边笑。“所谓勇者,就是...要面对各种困难...”,她忍着泪,声音在颤。去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十一连胜,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采访里,郎平叹了一句:“都挺难的...”。话未说完,泪已涌出,她转过身,挡住镜头。比起夺冠连胜的喜悦,她更多感同身受的心疼。最记得电影花絮里,朱婷一边上步扣球,一边和巩俐演的郎平顶嘴:“你打球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成为你,满意了吧!”“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我!我说你像我,是因为你打得菜!”讲完台词,朱婷坐在场边哭了半小时。我想这个问题,一定有人问过郎平:“你为什么要打球啊?”很多年前,中国女排打球是为了民族荣誉,是为了“我们”。多年之后,《夺冠》借巩俐之口逼朱婷讲出那三个字:成为“我自己”。今年,郎平60岁,遥遥一甲子,女排几代人。她只想告诉姑娘们:“你不仅要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还要成为优秀的自己。”中国女排,不仅是顽强拼搏的时代群像,还是有血有泪的人生故事。一身痂痕,磨成勋章,半世苦战,铺就天梯。前赴后继,爬上去、跌下来,跌下来、爬上去,跨过这些山峰,就有光。雅典奥运里约奥运回头看看,女排不是一个人的故事,不是一群人的故事,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故事。那些被年轻人忘掉的名字,那些全身都是伤的姑娘,那些《夺冠》里匆匆一闪的身影,待国歌高唱时,请你记住她和他的名字。排球赛场,必会分胜负,生命长河,她们已夺冠。看完《夺冠》,下电梯时遇到一对母女,妈妈身形高大,操东北话口音,亮声说:“看到了吧,中国女排,没有一个是孬种!”她越说越激动,女儿抬头细听,夜风把声音吹得很远很远。我想,女排的故事,夺冠只是起点,传承才是远方。图片丨网络责任编辑丨蜜糖编辑丨快乐小神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xp/5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