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丨坚守疫情防控一线13天后,银桥张理

今日立春,本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日子。然而在银桥镇鹤阳村委会张理南家的院子里,却是白烛火残,青烟难散……

▲张理南生前照片

门口的讣告上写着:先夫张理南于年2月3日下午加班回家过程中突感身体不适,医院后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晚上20:00辞世,享年57岁。

2月4号上午,记者来到张理南家,因为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张理南的家属遵照他的遗愿,一切从简,取消了客事办理。没有挽联、没有哀乐,家人担心老母亲知晓消息,连悲痛的哭声都是要压抑着。

灵堂前,张理南的妻子王美花泣不成声,一旁的亲人默默在灵堂前哀悼着,无声的流着眼泪。大家都说:“他太累了!

13天,张主任太累了

生前,张理南是大理市银桥镇鹤阳村委会的副主任,自大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之后,1月22日至2月3日,张理南每天早出晚归,一直投身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不是入户排查做宣传,就是卡点执勤和巡查。发病当天,张理南心里挂念的,还是新冠肺炎下大家的生命安全。

▲张理南生前照片(右一)

前两天村里有一名高龄老人去世了,按照白族的风俗是“白事当红事办”,一定要热热闹闹的办一场。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张理南从老人去世到现在,一直在该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最后该村民也同意先把老人火化,摆在家中,等疫情过后再操办后事。直到2月3日,张理南心里还是放不下,他决定再去村民家看看,等做完沟通工作从村民家里出来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

▲张理南工作照

▲张理南工作照

原本可以回家休息一下的张理南又想起了还在村口值守的工作人员,回家的步伐又转向了去入村的各个路口查岗。晚上7点多才准备回家,途中身体不适,被人搀扶回到家中后直呼胸部疼得厉害。儿子张四军跑到药店买了一盒救心丸给父亲服下,同时把村卫生室的老医生请到了父亲身边,医生问张理南除了胸部疼,手疼不疼?张理南回答说“手疼得厉害”。见状,医生赶紧医院。

7:40分,医院,测量体温时,张理南晕了过去。最终抢救无效,20:00,张理南与世长辞。

疫情一线的“硬核”担当

鹤阳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董余香是生前和张理南并肩作战的老书记。回想起和张理南工作的点点滴滴,这个汉子的泪水打湿了口罩。

“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按要求,我们要对外来人进行统计和排查,封堵12个主要入村路口,并在每个路口都安排专门的值守人员。另外我们也取消了头铺街、劝导村民们推迟办客事,最大程度上减少村民的聚集。”董余香说:“在这期间,我们都是早上8点到位,对所有的路口进行巡查,张理南在巡查之后还要负责上报情况,13天下来,我们就天天这种跑、这种干。”

和张理南一起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董余香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这几天他天天顶着干,他的去世对家庭来说好比是砍掉了一棵顶梁柱,对我们疫情防控工作来说就是砍掉一只手,而且……他78岁的老母亲还卧病在床。”

殡葬制度改革第一人

张理南作为一名银桥镇的基层干部,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殡葬制度改革,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自古以来,银桥镇都保留着土葬的习俗。日积月累,土葬的方式给银桥镇里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弊端。但说要改革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张理南的老父亲生病了,他耐心的给父亲讲了土葬的危害和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当对着病塌上的老父亲一遍又一遍的说这些话时,他的心就像被刀割了一样疼。

▲张理南家中

最后老人同意了儿子的想法,为了不让儿子为难,更是立下遗嘱:死后愿意火葬。年,张理南的父亲离世了,悲痛万分的张理南将父亲的遗体进行火化。直到鹤云峰骨灰堂正式投入使用的这一天,他才把存放在家中整整2年的骨灰盒,慎重地存放到了骨灰灵堂中。以一个基层村干部的身份给村民们带了个好头。

战“疫”一线挺在前

结合大理市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银桥镇全体干部职工都放弃了休息,对全镇32个村委会,一共排查了名返乡人员,并对名流动人员进行管控。以张理南为主,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脱岗’的现象。”银桥镇党委书记李学忠说到。每天他都要巡查鹤阳村的12个路口卡点,时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heshia.com/nsxl/10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